请把假期还给孩子
寒暑假,是为了让忙碌一学期的学生们,身心得到有效休整,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去。但是,许多孩子在假期却被家长送进了一个个良莠不齐的校外培训机构。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呢?
首先是家长的从众心理,看别人家的孩子上了辅导班,就赶紧给自己孩子也报班,而且相当一部分家长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人家孩子报一个班,自己就要给孩子报上两三个,完全剥夺了孩子玩耍、读课外书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其次是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护孩子,怕孩子在假期乱跑疯玩,于是把辅导班当成了代替家长管护孩子的临时学校。
在这些因素的主导下,再加之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与诱导,孩子们本该快乐无忧的假期,被无情地剥夺了。
其实,对于平时成绩不好的孩子,利用暑假时间上辅导班补补课,迎头赶上,把不会的知识学通弄懂,本无可厚非,但是像如今这样,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都去上辅导班,让孩子们在假期不能休息,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引导了。
目前,各相关部门都在大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取缔那些不合法、不合规的辅导班、培训班。但是,要把假期真正还给孩子,让他们不再为教室所累,根本的方法还在于家长们的觉醒,认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假期的休整,不要再让孩子们参加无休止的课外班学习。同时,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过一个有着丰富生活内容和实践体验的快乐暑假。
记者 温晓明
“教育焦虑”催热培训机构
暑假来临,各类培训机构的宣传信息充斥朋友圈、微信群,满街的“全科辅导班”“名师提高班”令人眼花缭乱。其实,是家长的“教育焦虑”把这些培训机构催火了。
培训机构是市场需求的产物。有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有了形形色色的学科培训。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去进行各种培训,目的是下一步能够抢占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也是人之常情。校外培训的火越烧越旺,深层原因是应试教育在发力推动,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不平衡派生的怪象。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当然是必要的,但如不能釜底抽薪,难免按下葫芦起来瓢。况且,校外培训行业属于商业行为,涉及多部门管理,如果不能明晰监管主体的责任,就会造成都在管,都管不到位的问题。
从“供给侧”治理校外培训乱象难以治本除根,从“需求侧”着眼,推动教育资源分配向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才是化解教育焦虑的良药。
通讯员 张全林
给孩子们“减减负”
即使放暑假了,许多孩子仍然“停不下来”,不是在家做作业,就是在外面上辅导班,弄得疲惫不堪。作为家长,需要给孩子们“减减负”,让他们的暑假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首先,“减负”不是一味地让孩子疯玩,而是要劳逸结合。在放假开始阶段,不妨先让孩子们适当放松,然后再根据孩子的薄弱环节以及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利用暑假好好弥补或扩展一下知识面。
其次,要多让孩子深入自然、接触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和实践活动。比如带着孩子出游、参加体育运动、看几本经典课外书、做一些手工制作等,不断拓宽孩子们的眼界和知识面,培养他们处理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家长要加强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多抽一点时间陪陪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疏导不良情绪。
通讯员 翟志勇
“要我学”不如“我要学”
假期,强迫孩子参加辅导班,对孩子身心成长不利。
首先,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如果让其“身陷”辅导班,平时参加运动锻炼的时间就会减少,影响他们的发育。其次,现在的孩子假期作业本身就很多,再让他们上这班那班,会加重孩子的身心负担,他们恐难以承受。第三,童年是短暂的,它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孩子的童年应是欢乐幸福的,如果他们的假期要置身各种辅导班,欢乐幸福何来?
因此,父母应让孩子在暑假远离各类培训班,让他们多一些童趣,多一些活泼,多一些自由。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引导他们从“要我学”变“我要学”。如,引导孩子多读些儿童读物、经典名著等优秀书籍,多写日记、心得体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 叶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