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经过4小时的采集,来自邯郸市的赵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捐献了295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带着温度的“生命种子”即刻被送往上海某医院,救助一名血液病儿童。至此,赵先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8445例,河北省第409例,邯郸市第106例的捐“髓”英雄。据悉,赵先生也是河北首例捐髓救人的村干部。
退伍不褪色,加入志愿者行列
“能成功配型并顺利捐献也是我的幸运。能为受捐者提供优质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我推掉了生意的应酬,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只为给受助者希望。”昨日12时,经过4小时的采集,赵先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他笑着告诉记者,这下他的心也踏实了。
赵先生是一名80后,也是一位退伍军人,在当兵期间每年都被评选为优秀士兵,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参军期间多次献血,退伍时又被评为最佳退伍老兵。退伍后这些年,他每年坚持献血,2018年9月被推选为村委委员。
村里无论大事小事,赵先生总是第一个到场,跑前跑后,忙东忙西。村里上岁数的老人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2015年2月,赵先生听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后,主动找到了红十字会,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行列。
时刻准备,积极锻炼戒肉戒酒
“其实最初加入捐髓志愿者的队伍,也没有什么想法,就是觉得有能力去帮人,给人希望是件很好的事情。”赵先生说,可是成为志愿者后,一直没有任何消息,渐渐的,自己也就把这件事淡忘了。
今年2月,正在忙碌的赵先生接到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的电话,“电话那头说我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当工作人员询问是否同意捐献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赵先生说,他第二天便配合采集了高分辨检测血样,结果与患者十分吻合,这个结果让他十分激动。
为了体检顺利过关,赵先生积极锻炼身体,推掉所有应酬,戒肉戒酒,最终顺利通过。“我觉得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为挽救生命,时刻准备着。”
可在家等了一个月,也没有等到捐献的消息,这可急坏了赵先生,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因为患者病情恶化,正在考虑放弃接受捐助。当听到这些消息时,赵先生的心里很不是个滋味,明明能救一个人,却无从帮助。“很想能亲自说服他们,却没有办法,只能静静等待。”
▲赵先生和他的妻子。
兑现承诺,成功捐献295毫升“生命种子”
4月11日,事情终于迎来转机,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工作人员通知赵先生,患者病情好转,可以接受捐献了。赵先生开心得像个孩子,第二天就去做了体检,可因有时喝酒和饮食高脂肪的原因,导致体检有一项不合格。
这次赵先生没有着急,回家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半个月后复查顺利通过。
“当天晚上我就梦到自己捐献成功,挽救了一个生命。”赵先生说,早上醒来他立刻联系当地红十字会确定了捐献日程,为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造血干细胞,在此期间他一直坚持锻炼,清淡饮食。“希望能为受捐者提供优质健康的细胞。”
赵先生决定救人的想法得到儿子、女儿和妻子的支持。由于父母年迈,赵先生不愿父母担心,这几天,只是告诉父母朋友公司需要他帮忙,要出门几日。“我相信父母和我一样,只要知道我是去帮助别人,挽救生命,也会支持我的。”
安排好村里、家里的事情,赵先生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开始捐献前动员准备。6月10日8时25分,赵先生开始造血干细胞采集,12时结束,成功采集了29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当日,这295毫升“生命种子”被送到上海某医院救治一名血液病儿童患者。
生命召唤,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作为一名村干部,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他人,用自己的付出去给他人带来活下去的希望,这是我应该做的!”赵先生说,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感召更多的年轻朋友们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赵先生说,很多人对捐髓有些误解,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在肘静脉处采血,采集的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所需的造血干细胞后输回体内。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不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一般只需总量为50—200毫升的干细胞悬液,就可以使一位血液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机制与免疫功能,获得新生。
省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年龄在18~42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有意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可与所在地省级分库或红十字会联系,在当地的采血点采集8~10毫升血液,经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把相关资料录入到中华骨髓库的数据库中,这样就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了,“希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榜样力量,能激励更多适龄健康公民加入中华骨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