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资讯 视频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财经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邯郸71岁视障老人无偿捐献珍藏半个多世纪的131本盲文图书

来源:新武安编辑:保存2018-01-02 09:15:50
分享:
  我不会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哪怕生活会一次一次地伤害我,

  哪怕厄运会一次一次地侵袭我,

  我热情的火焰永不会熄灭,

  就算伤痕累累,

  就算遍体鳞伤,

  我也要勇敢地站起来,

  拥抱生活,微笑着面对。

  GIF让我们为这样的精神鼓掌

  这种让人感动的精神

  我们身边也有

  ……

  在我市伯延镇庄晏村这个静谧的村庄,住着一位年过古稀的视障老人。2017年12月13日,她将自己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131本盲文图书无偿捐献给了武安市残联,她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残联的工作人员,也深深地触动了笔者。消息一出,网友纷纷留言称赞。网友“我心飞翔”留言说:“身残志不残,老人以一个视力残疾的身体,能够做到博览群书,服务大众,真的值得为老人点赞!”

  老人身上的那种身残志坚、乐观积极的精神,一直萦绕在笔者心头,挥之不去。时隔一周,带着崇敬的心情,残联工作人员和笔者再次看望了这位可敬可赞的视障老人。

  她叫祁云凤,今年71岁高龄,但老人头发乌润,皮肤饱满,交谈时思路清晰、言语铿锵有力,完全看不出已过古稀之年。1946年,她出生于邯郸市峰峰矿区的一个村庄,天生患有盲疾,从小开始学习盲文。1959年到邯郸盲聋哑学校读书,她天生聪颖,刻苦努力,不甘人后。后又到北京盲人学校学习,在校时一直是班里的文体委员,多才多艺,爱好唱歌、弹琴、吹口琴。毕业后还曾在邯郸一所盲聋哑学校担任老师。1965年,经人介绍,与我市伯延镇庄晏村的一位盲人结婚。对于这桩婚姻,祁云凤有一百个不愿意。在她看来,城市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翱翔,而农村无异于“牢笼”,尤其像她这样身患盲疾的人,回到农村,只能围着房前屋后打转转,就像大雁折断了翅膀,再也没有飞翔的可能。但在那个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祁云凤别无选择,只能顺从。从见面到结婚,只有短短六天的时间。六天,彻底改变了一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的命运。结婚时,她的嫁妆不是“四大件”,而是几大箱的盲文书籍,那些都是她开启梦想的钥匙,是她最宝贵的东西。已经把学习作为习惯的祁云凤,没有因为回到农村而认命服输,没有因为结婚生子而停滞不前,她每天都会收听广播,关注国家大事,学习文化知识,虽然不被理解,甚至会被嘲笑,但她聪明好强,懂得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即使有所牵绊,也从未停下脚步。

对于建国初期那个物质匮乏、文化荒芜的年代的人来说,生活无不是一部苦难史,更何况一个盲人、一对盲人夫妇。他们养育了四个儿女,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好在聪明的祁云凤有持家的智慧,她利用各种方法度过极度困难的时期。她托人从北京盲人印刷厂买来了《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十几本戏曲盲文书籍,打算在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靠去街头卖唱为生。祁云凤老人说:“那几年实在是太苦了!”因为她和丈夫都是残疾人,她的孩子们在外玩耍时,经常会被其他小孩欺负、嘲笑,她只能含着泪教育孩子们要忍耐,好好读书,长大才能出人头地。说到这里,老人慈祥的脸上露出坚毅的神情,笔者仿佛看到老人当年的艰难与坚韧。

  孩子们渐渐长大,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祁云凤仍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停止过对政治、文化的学习,每天早上六点开始收听中央广播电台,六点半到七点半收听新闻和报纸摘要,周末收听《残疾人之友》等栏目。她懂得利用自己长处、回避短处,在漫长的岁月中,她系统地学习了推拿、按摩、中医简易教材等适合视障人士学习、操作的医学知识。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祁云凤接触了一本叫作《似是而非》的推理悬疑小说。从那时开始,她就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心理学的自学之旅。她先后购买了《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释迷》《家庭心理》等心理学方面的盲文书籍。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祁云凤老人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心理专家”,邻居们谁有心结都会来找她咨询,还有很多外乡的人也慕名前来。在笔者采访的短短的一上午时间里,就有两拨外乡的家庭结伴而来,请老人为他们“指点迷津”、疏导心结。老人介绍说,接触的人多了,她学会了说各种方言,河南话、四川话、陕西话、东北话……


  在祁云凤老人家里的书架上,有一本红色皮质图书,足有一指多厚,摆放在那里格外显眼。那是一本盲文版的《毛主席语录》,红色封面里已经有因年代久远而渗透到皮质中无法擦去的灰尘,书页都已泛黄,却被保护得很好。老人说:“这本书一共有251页,它一直摆放在我伸手就能摸到的地方。”老人翻开书,双手摸索着盲文,为我们朗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笔者看见客厅的角落里整齐地码放着一叠手编的圆形坐垫,祁云凤老人介绍说:“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离我们最近的就是白色污染。我把村子里的废旧塑料袋收集起来,编织成坐垫,送给亲戚邻居,有外乡来找我心理咨询的,他们走的时候我也会送给他们一个。”这些手编坐垫结实细腻、整齐厚实,还被细心地按颜色不同编织成了有规律的花纹,那不仅仅是用手在编织,更是用心在编织。

  在采访的最后,祁云凤老人还用口琴为残联的工作人员和笔者吹奏了《洪湖水浪打浪》《唱支山歌给党听》《十五的月亮》等十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其中。尽兴之时,老人还唱了一段戏曲《红灯记》,在场的人无不拍手称赞。

  “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这是祁云凤老人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上帝为她关闭了一扇窗,却给了她一颗钻石般的心——坚韧刚强、聪明通透。祁云凤老人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即使人到暮年也在积极地贡献着自己、回报着社会。我们不仅要感激祁云凤老人无私地捐赠书籍,更要感激的是她传递给我们的身残志坚、积极向上、回馈社会的正能量!

  ■编辑:李英鹏 程金东 郭世超来源

  ■编审:高树其

  来源:新武安

关闭
关闭
资讯 视频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视频

地址:邯郸市水院北路甲23号 客服热线:400-707-4888 经营许可证:030030号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通信管理局ICP证:冀B2-20080045 冀ICP备1201550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