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邯郸段通水三周年开放日活动举行。图为活动启动现场。
河北新闻网12月15日邯郸电(实习生董源 记者王文静)一泓碧水向北流。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邯郸段通水三周年开放日活动举行。据悉,截至12月12日,邯郸市已累计利用长江水2.02亿立方米,相当于搬来14个西湖,形成“南水”解“北渴”的水资源配置新格局。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分局、邯郸市人民政府主办,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邯郸管理处、邯郸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承办。活动期间,来自水利、建设、媒体等部门的近百名人员先后参观了邯郸管理处中控室和沁河倒虹吸出口,详细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程以及工程所发挥的效益和运行管理规范化成果。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渠线全长1432公里,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入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继续沿太行山东麓、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输水,经河北进入北京,最后到达终点团城湖。工程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穿越黄河干流及其它集流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建跨渠公路桥571座。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邯郸段通水以来,在保障城镇居民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修复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3月底,邯郸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20座配套水厂的水源切换,从而构建了邯郸市多水源保障的城乡供水新格局,使主城区和中东部县区约300万群众喝上了优质甘甜的长江水。目前,主城区约90%的生活用水是长江水。
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邯郸工农业供水水源一度告急,邯郸市紧急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进行应急抗旱补水,使邯郸市中东部地区工农业生产平稳渡过难关。面对今年降水偏少、旱情持续扩大的严峻形势,12月初邯郸市又申请生态水量4000万立方米,目前每天52万立方米的清澈江水已奔涌流入了滏阳河。
记者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邯郸段全长80公里,常年清水流淌,相当于邯郸市新增一条“河流”,促进了沿线生态环境改善。通水以来,邯郸市已减少开采地下水超过1亿立方米,加之去年汛期降水影响,今年东部平原区地下水位较去年持续回升。今年11月13日,邯郸市顺利通过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标志着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