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邯郸市全面实施大气污染治理1+29行动方案,打响保卫蓝天攻坚战。上半年,削减燃煤159.6万吨,占年度任务的53.2%;完成春季造林43.2万亩,占年度任务的65.4%;243人因落实治霾措施不力被问责,确保了大气污染治理压力有效传导到基层和部门。
邯郸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超出环境容量,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今年该市出台《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及整治燃煤污染、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散乱污”企业清零等29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治本攻坚,确保全市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下降12%,全年削减煤炭消费300万吨,新增造林面积66万亩。
治理燃煤污染
燃煤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邯郸采取燃煤总量削减、重点区域禁煤、清洁能源替代、劣质煤管控等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
推进精准减煤。将300万吨年度减煤指标分解到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设定减煤比例,建立用煤企业月报制度,对减煤任务达不到时间比例的给予警告、约谈。上半年,已下发10张黄牌警告。
绕城高速散煤清零。全面禁止主城区散煤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企业用煤实行许可制,运煤车辆实行通行证管理;定期排查,对散煤销售网点发现一处取缔一处;以早、夜市为重点开展流动执法、定点巡查。目前,已清理取缔储煤场174家,取缔散煤使用摊点2600家。
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实施集中供热、气代煤、电代煤、可再生能源“四个替代”。在前两年完成气代煤15.29万户基础上,今年计划完成气代煤、电代煤10.5万户,目前已完成1.29万户。今年将淘汰燃煤锅炉983台,目前已淘汰657台。推进城镇集中供暖,10月底前淘汰城镇集中供暖锅炉175台,县城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供暖率达75%以上。
加强劣质煤管控。源头严控,全部取缔外来煤洗选,生产原煤洗选率达97%。质量严查,加强入市交通干道卡口设点,设立18个煤质检测站,严控不合格散煤流入。对23家煤炭经营单位和41家重点用煤单位配备检验设备,开展煤质检验,建立监管台账。
深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坚定不移去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6类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好“去谁、去多少、怎么去”难题。武安创新设立全国首个县级钢铁产能指标交易平台,依靠市场交易办法,撬动企业完成去产能任务。截至目前,邯郸已完成压铁268万吨、压钢53万吨,确保9月底前完成钢铁、焦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
加快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以河钢邯钢、邯电、纵横钢铁、裕泰煤化工等4家耗煤大户为重点,目前,裕泰煤化工全部关停;纵横钢铁压产50%,今年9月底前全部退出;国电邯郸东郊热电一期开工在建,待二期建成替代邯郸热电供热后实施搬迁;河钢邯钢东区焦化部分搬迁正积极推进。
深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治理。钢铁企业实施313项治理工程,确保8月底前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焦化企业实施77项治理工程,10月15日前完成脱硝治理,提前一个月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目前,钢铁行业完工132项,焦化行业完工27项。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治理企业178家、干洗店105家、汽修和喷涂门店217家、餐饮饭店3290家。
标本兼治治理“散乱污”企业
邯郸把清理“散乱污”企业作为今年大气污染治理的一项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整治建材、冶炼、标准件等6大类45项“散乱污”企业。截至目前,已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31665家,完成率90.4%,其中关停取缔19157家,提升改造12489家,整合搬迁19家。
汇聚攻坚合力。坚持党政同抓、部门联手、全民参战。市、县(市、区)、乡(镇)、村层层签订承诺书,传导压力、压死责任,奖优罚劣。对重难点部位实施集中行动,公安、环保、工商多部门联合执法。针对“散乱污”企业规模小、分布散、隐蔽深、易反弹等特点,建立网格化监管、常态化巡查、定期通报、媒体曝光等机制,对排查企业上网公示,及时公布整治进度。加大有奖举报力度,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监管严重失职和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个人严肃追责。
标本兼治避免反弹。按照断水、断电及清设备、清原料、清场地“两断三清”标准取缔“散乱污”企业,对查押设备集中保管,对清理腾出的空间绿化美化,防止死灰复燃。对具备改造提升条件的,完善相关手续和污染治理设施,引导企业整合重组、入园经营、规范管理。
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邯郸市还大力实施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创建洁净城市等行动。完善联防联控、应急响应、错峰生产等机制,严打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今年上半年环境污染刑事立案35起,移送起诉72人。强化督导问责,按时间节点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实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改善率双排名,严格落实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扣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