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敬:80后女企业家的爱心之路
她是一个弱女子,却用自己坚强驰骋商海,创办了一家企业,担任了中国管业十大品牌之一金牛管业的邯郸区域经理,诚信经营,仅两年时间销售收入就超2000万元,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她没有丰功伟绩,却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每一位合作商和员工,成为大家无比亲切,无比钦佩的“敬姐”;她乐善好施、慷慨奉献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操与人格魅力更令人崇敬,10多年来她向社会慷慨捐赠了60余万元,用涓涓爱心,为众多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托起了希望的绿洲。她就是河北升平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金牛管业邯郸区域经理田瑞敬。
诚信是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宝
今年34岁的田瑞敬出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贫寒的家境使她具备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她默默下决心,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家族的命运。
2006年,田瑞敬白手起家,在广平县开办了一家水暖门市。由于诚信经营,她的门市在行业内很快崭露头角。但做生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两个一直合作的“工头”,一个遭遇变故离世,一个“破产”欠下巨额债务,田瑞敬辛苦多年的家当打了“水漂”,看着曾经的合作商遭遇不幸,心地善良的田瑞敬主动放弃了债务。因此,田瑞敬的门店经营陷入困境,没钱进货,没钱开员工工资。
但困难没有打倒她,而是激发了她的斗志。经四处借贷,田瑞敬很快走出困境。
申云太是武安的经营水暖“老字号”门市。2008年5月,他和田瑞敬商定进一批钢丝网片,当时议定价格是3.5元一张。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到了2009年8月份,申云太才提货,当时原材料涨的厉害,做出来产品就到3.8元一张,怎么办?田瑞敬完全有理由拒绝提供产品。但田瑞敬还是按3.5元一张的价格给他送去3000张钢丝网片。申云太感动的说不出话来。至今,他们还在合作。认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是田瑞敬的经常说的一句话。每一个合作商都是她的朋友,或者都会成为她的朋友。
由于诚信经营,田瑞敬的生意一路凯歌,不仅创办了一家地暖专用网片加工厂,还拿下了金牛、水状元等三家水暖管的邯郸地区总代理权。2016年,仅金牛在邯郸的销售收入就超千万元,田瑞敬已成长为拥有200多名员工的80后女企业家。
一声敬姐,包含太多人间真情
“敬姐,是我一辈子最尊敬的人,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在南阳堡经营水暖管门店的李俊超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15年,30岁的李俊超因患肝硬化四处就医,家里不仅失去了“顶梁柱”,还欠下十几万元的外债。田瑞敬知道李俊超的情况后,先后为他捐了5万元治疗费。病情痊愈后,田瑞敬又鼓励有水电特长的李俊超抓住商机,自己创业,在新建成的南堡小镇门口经营水暖门市。还没等李俊超难为情的说没本钱时,田瑞敬就说,有姐呢,不要为钱的事发愁。不久,李俊超的门市开业了,本钱20万元是田瑞敬筹集的。赚了钱后,李俊超没有着急还田瑞敬的钱,而是先还了之前看病欠下的其他债务。李俊超说,虽然没有问敬姐,但我知道敬姐一定会让我先还别人的!
五年前,韩旺村张海勇,因患小脑肿瘤在市中心医院多次住院,花完了家庭全部积蓄,造成家庭贫困,借遍了亲戚朋友。当失去治疗信心时,田瑞敬出现了,不仅为他联系省医院专家会诊,联系治疗医院,还为他拿出3万元诊疗费。张海勇病情痊愈后,田瑞敬担心他外出务工没有照顾,就让他留在自己的公司打工。3个在家不听父母话的青年,被田瑞敬拉到自己企业,经过耐心说服教育,不仅品行大变,还成长为业务骨干。
今年52岁的后堤村郝虎成是田瑞敬企业里年龄最大的员工。他常和新来的员工开玩笑,谁要对瑞敬有二心,他第一个饶不了他。4年前,郝虎成的爱人患癌症住院,先后做了三次手术,巨额的花费拖垮了郝虎成一家。田瑞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了郝虎成,先后送去了3万元,并不时到医院看望郝虎成爱人。临终时,郝虎成爱人拉着田瑞敬的手,希望郝虎成到田瑞敬企业里打工。田瑞敬欣然答应了。
一个弱女子,管理着200多名员工的企业,照理说,田瑞敬应该是一个严厉的人。但恰恰相反,田瑞敬从来没有撕破脸批评过一个员工,倒是经常在寒冷的冬夜为加班的员工送热粥,在酷热的夏日亲自跑超市为员工买冷饮。员工谁家有困难,只要提出来,无论需要多少钱,她从不说二话。员工的五险一金她总是积极缴纳,员工的待遇她开着比同行要高的多。田瑞敬说,她没有别的能耐,管理企业靠的是将心比心。她没有吵过任何员工,但员工们没有一个不服的。门店的经营现金,没上锁放在抽屉里,没有摄像头,但从未少过一分钱。
她要拿出企业30%以上的利润做公益
事业越大,责任越大。生意做大了,田瑞敬的视野也开阔了,她为自己弟弟和丈夫的弟弟各注资20多万,帮助他们分别开起了灯具门市和饭店,实现了创业改造家族命运的初衷。但这些远远不够,田瑞敬决定把企业30%的利润投向公益事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济困、助残、助学、助医等社会救助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
在广平南阳堡镇,有一位同样做公益事业的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刘贵芳创办了一家医养结合养老院,免费接收无保户、低保户,照顾孤寡老人。田瑞敬去看后,被深深感动。送棉衣,送棉被,送大米,送水果,几年来,田瑞敬记不清去了多少次,送了多少物资。有一次,看到老人们有几个头发长了,田瑞敬突发奇想,自己会理发,何不为老人们理理发。这一理,理出了情缘,老人们理发就认准了田瑞敬,她不知不觉成为了这家养老院的免费理发师。田瑞敬每两周都要去一趟养老院,老人们都掐着手指,算着田瑞敬来的日子。有时因为生意忙,去晚了,等不及的老人便喊来护士指指贴在墙上的田瑞敬号码,让护士联系她。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田瑞敬还经常为他们洗脚,剪指甲。在老人心目中,田瑞敬就像女儿一样亲切。
一滴水,可以汇成大海;一双手,可以创造奇迹;一颗心,可以感动世界。田瑞敬热心公益,也感染了她的下级经销商和员工们,他们也纷纷走上了公益路。
“做企业赚钱,让人有成就感,做公益事业帮助别人,让人有快乐感!”田瑞敬平淡地说。
靳书申:基层健康守护神
靳书申,男,汉族,党员,出生于1979年6月,是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的一名乡村医生,从卫校毕业后,便一直留在了这里,自费到上级医院学习深造,为贫困患者免费治疗,多次拒绝大医院的高薪聘请,只因为“农村也需要医生”。
卖粮学医深造,“专家”村医不离村
在村里行医三四年后,靳书申发现村里很多患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病症的患者,常年靠吃药缓解疼痛,不但不能根除病症,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靳书申看在眼里,惦记在心上。他一边行医,一边积极从网络搜寻相关的医疗方法。偶然间,他看到了针刀微创疗法对医治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很有效,就下定了决心要去学习这方面的医术。
2006年,靳书申卖掉了家中最大的财富——8000斤粮食,凑足了来北京的学费和路费。此后的两年时间里,靳书申先后十一次赶赴北京、南京等地进修学习医术。“哪里有培训、医学交流会,就去哪里。”靳书申说。直到现在,靳书申依然坚持外出学习交流。
花了不少钱学来医术,本应该先把学费挣回来。但是,靳书申却常常为乡亲们免费治疗。大名县黄金堤乡翟隆化村张爱民患腰腿痛多年,听说靳书申免费为困难群众治疗腰腿痛,张爱民从大名县专门跑到西留庄村找到他。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张爱民多年的腰腿痛被治好了。因为张爱民家庭贫困,又上了年纪,靳书申不但免去了他的治疗费,还向他传授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靳书申说:“有的患者确实付不起医疗费,那就免费治好他们。治好了,他们会给我介绍更多的患者。”10多年来,靳书申的医术越来越精湛,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很多人称他为“专家”村医。他受邀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际针刀学术交流会,先后获得2010年针刀医学最具发展力大奖,2011年朱汉章针刀医学三等奖,并被选为中华针刀医师学会河北分会理事,山东、河南、山西等很多省市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找他看病。靳书申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方面有“一手”的消息传出去,许多省级、市级医院高薪聘请,都被他一一回绝。“在大医院,一次普通的诊断治疗,动辄就要200、400、800多元,我还是喜欢一次收30多元的治疗费给村民们看病。”靳书申说。当被问到从医15年有没有遇到医患矛盾时,靳书申给了记者否定的答案。“村民都很淳朴,你给他们治好了病,他们都会用最真挚的方法表达感谢。一次,我治愈了邢台市的一位颈椎病患者,为此,他的当小学老师的女儿还特意为我写了一篇题为《最美乡村医生》的文章。我感受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比赚钱更让人快乐。”靳书申的喜悦和骄傲溢于言表。
随叫随到的24小时医生
“只要有人上门,他从不拒绝。有人来喊他,不管是在吃饭也好,睡觉也好,他都要去。”这是靳书申的妻子对他的评价。
2014年夏天的一天晚上,外面下着大雨,靳书申的妻子在单位值班不能回家,靳书申正准备哄7岁的儿子睡觉,突然,一位村民找上门来。原来,这位村民的邻居突发脑溢血,“她丈夫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她自己,现在不省人事,可怎么办啊?”对方的一番话让靳书申焦急万分。“病人情况非常紧急,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可能危及生命。”靳书申告诉记者,病人比较严重,他的卫生所看不了,得送到县医院。他叮嘱儿子自己在家注意安全后,就把院门反锁,随车把病人送往县医院了。
在县医院,靳书申跑前跑后忙活着,直到自家邻居打来电话,说听见孩子一个劲哭,问他是不是出了啥事,靳书申这才想起孩子来,估计是外面雷雨交加,孩子自己在家害怕了,这才哭个不停。靳书申抬起手腕看看表,已经快夜里12点了,病人还在抢救中,他一时半会回不去。后来,还是这位邻居翻墙跳进靳书申家院里,陪了孩子一宿。后来,有人说靳书申:“你一分钱不收,把人送到医院,任务就算完成了,你不赶紧回来看孩子,还在那呆着干啥?”可靳书申不这样想,“病人身边没有亲人,我就是她的亲人,再说,我给大家看病十几年了,乡亲们的身体情况我比谁都了解,我在旁边守着,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
成立爱心义诊队,做健康知识宣传员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剩下留守的老人及留守儿童不仅不方便去县城看病,还缺乏健康知识,成立爱心义诊队为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做健康教育宣传,说起健康教育,靳书申讲起来滔滔不绝,在行医过程中,记得那是2013年11月份,有一名小患者,女,10岁,馆陶县王桥乡前姚庄村人,患有头痛两年有余,曾在多家医院多次治疗,做其检查有脑电图,脑地形图,脑部CT,脑部核磁,查无病变,其印象诊断为神经性头痛,鼻窦炎等,治疗效果不佳,总费用花了将近2万元,其父母为小孩子的看病东奔西走很上愁,后经其村老病人史海亮介绍,遂来找靳书申就诊,经靳书申运用软组织外科理论压痛点实验性诊断的方法为其诊断,诊断为颈源性头痛,遂施针刀治疗,治疗后头痛明显减轻,为其治疗三次,临床治愈,病人父母逢人便说小医生也能治好他女儿的顽固病,针刀神奇,靳书申医术神奇。其实这个患者的病因是平时睡觉姿势不正确,造成脊柱侧弯,肌肉痉挛,导致受力平衡失调,局部软组织挛缩,神经卡压引起的相关症状,运用针刀使其治愈。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不仅不方便去县城看病,有的老人还要到田间劳作,无疑让老人加重了身体负担。“为了减轻患者病痛的折磨,我们组建起了‘爱心义诊队’。”靳书申说,“自‘爱心义诊队’组建以来,已奔赴全县45个乡村,为4万余群众送去了关爱和健康。”
到目前,靳书申在馆陶县王桥乡西留庄村行医已经15年了。先后荣获“河北百名风尚青年人物”、“河北好人”、“河北省十佳乡村医生”、“真诚邯郸人”、“馆陶县十佳乡村医生”、“馆陶县十大杰出青年”、“馆陶县十大道德模范”、2012被授予“邯郸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4荣获邯郸市白求恩式好医生。2014邯郸市文明办授予志愿者服务先进工作者。2015年邯郸市“五四青年奖章标兵”获得者,2015年担任“邯郸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2015年被团省委认定为“河北省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专员”。2016年河北省省委宣传部授予“河北雷锋标兵”;2016被河北团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青年奖章”;2016被授予“邯郸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还被河北团省委拍成微电影,新华社、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邯郸电视台等全国多家媒体对靳书申的事迹进行了报道。靳书申的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后,他被众多网友赞为“中国最美村医”。
刘贵芳:女村医 心怀天下
刘贵芳,女,汉族,1969年10月生,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堡村乡村医生。
她爱岗敬业,把病人当做亲人,把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当做爹妈一样来照顾,为他们带来儿女般的贴心和温情;她心怀天下,开办医养结合养老院,李克强总理回信勉励;她的爱是跨越地域民族限制的爱,不远千里,救助广西瑶族女村医;救助流浪人员,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医30多年来,刘贵芳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大爱无言,被当地人誉为行走在乡村路上的最美女村医。由于事迹突出,刘贵芳2009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12年被央视评为全国特别关注乡村医生,2014年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7部委授予她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荣获感动河北年度人物、感动河北年度网络人物,2次荣获河北省10大新闻人物、河北省敬业奉献模范、河北省优秀青年拔尖人才、河北三八红旗手标兵、河北健康卫士、河北年度雷锋、2次荣获邯郸十大新闻人物、善行河北温暖邯郸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当代邯郸人名录,在中南海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接见。
她有72个爹妈 事迹全国震动
刘贵芳所在的南阳堡村是一个拥有3600多口人的大村,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500位,按时为他们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看望他们,作为乡村医生的刘贵芳把每个老人都当做父母一样照顾。
本村87岁的五保户王春井,自20年以前就患上了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刘贵芳不仅按时上门看病治疗 , 还像女儿一样精心照料他的生活。老人常说,只要看到刘大夫,身上的病就好了一半啦!因没钱交医药费,长期免费看病,王老汉有时还谎称身体好,不肯就医,当知道老人是因为赊欠过多没钱付费时,刘贵芳很生气地说:大爷,俺把你当亲人看待,你却把俺当外人,之后刘贵芳不仅不收王春井的医药费还经常为他送日用品,照顾他生活。王春井老人激动地说:“原以为无儿女老年将凄凉无比,可现在有刘大夫,我一点也不觉得,贵芳在俺心中比亲女儿还亲!”现在王春井住在刘贵芳的养老院。
同众多的北方农村一样,南阳堡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了众多的空巢老人,这些空巢老人日常上缺乏照应,尤其是生病时尤为如此,村里75岁高龄的空巢老人孙西林,儿子外出打工了,家里就剩下她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为方便老人,刘贵芳总是主动上门打针送药,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是随叫随到,悉心照料。孙西林说:“拿起手机,最熟悉的号码就俺贵芳的手机号,这个号码24小时为全村敞开着,不管生病也好,需要做点家务也好,儿女能做的,刘贵芳也能做。”据了解,刘贵芳常年关爱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就有70多位。刘贵芳有72个爹妈的消息被国家、省、市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
开办医养结合养老院,李克强总理回信勉励
在照顾村里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的过程中,刘贵芳感觉到农村的孤寡老人一方面是缺人照顾,比较孤单;另一方面是看病难,缺乏医疗保障。虽然自己一有时间能去各家走访,帮助这些老人解决问题,但时间和精力等问题,不可能将这么多老人都照顾好。如果能给老人们建个“家”,把他们集中起来照顾就好了。2013年初刘贵芳决定开始筹建一所可容纳150位老人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养老院,总投资295万元。养老院突出公益性,五保老人免费入住,为早日建成养老院,拿出家里所有的钱,不惜把孩子结婚时的车和房子变卖,家里的房子也抵押成贷款,家里能拿出的都拿出筹资建设养老院,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全家人的努力下,养老院终于在2014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2015年11月1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刘贵芳回信,肯定了刘贵芳筹钱建起公益性养老院的义举,指出为群众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是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勉励刘贵芳创办的养老院走出新路,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时任省长张庆伟就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分别作出批示。
超越民族界限,救助瑶族女村医
一个是河北省邯郸市的女村医,一个是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女村医;一个在冀南平原,一个在桂西北山区,相距2000多公里,虽然他们只有一面之缘,但当瑶族女村医身患重病无钱医治时,刘贵芳在第一时间拿出一万元,并通过朋友微信圈和社会组织募集资金12万元。刘贵芳和丈夫孙志宇救助广西大化瑶族女村医的事迹,在两地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反响。从2015年开始刘贵芳连续三年救助这位女村医,谱写了新的民族团结互助新篇章。
瑶族女村医蒙超英是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卫生所医生,2011年5月6日,丈夫因鼻咽癌医治无效去世后,蒙超英遵守丈夫的嘱托,继续在偏僻的瑶山中行医,2013年,她也在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中被评为“特别关注乡村医生”。2013年1月,在北京她与刘贵芳夫妇在颁奖晚会上有了一面之缘,并且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
2015年1月15日,蒙超英被广西人民医院确诊为重度肾病,不仅供血功能不足,免疫力低下,而且伴随颜面浮肿及腰腹胀痛。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的蒙超英,在第一次住院治疗期间就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当年3月初,需要第二次住院时,她借贷无门,欲哭无泪。通过电话联系得知瑶族姐妹的情况后,3月5日刘贵芳让丈夫先邮寄5000元,解决蒙超英的二次住院治疗费用。鉴于重度肾病花费很大的状况,刘贵芳通过朋友圈和社会组织为蒙超英治病募捐,活动得到了热烈响应,熟悉不熟悉蒙超英的热心人都纷纷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一个月里便募集资金12万多元,缓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2015年4月4日,历时两天,行程2000多公里,刘贵芳夫妇专门来到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蒙超英,耐心劝导蒙超英配合治疗,并且又拿出了5000元。蒙超英激动地对刘贵芳夫妇说:“丈夫去世,儿子才10岁,收入又低,没有远在河北的朋友热心帮助,我真不知道如何渡过这难关。”从此以后的三年里,刘贵芳不断从精神和物质上鼓励她,使她尽快战胜病魔。2016年10月又在蒙超英举步艰难的情况下捐去1万元药品。
救助流浪人员,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2015年7月的一天晚上,正在家吃饭的刘贵芳接到民政局通知,说有一流浪女需要救助,她二话没说,放下碗筷,赶到自己创办的爱心敬老院,为流浪女办了接收手续,据了解该名流浪女系中年女性,名叫杨晓红,今年52岁,是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镇封庄村人,因为精神原因,出走多日,没有钱回家。看到这种情况后,刘贵芳随即将流浪女安排收住到养老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漫长寻找,多方打听才联系到杨晓红家属,刘贵芳和家人驱车400余公里将其送到家中。刘贵芳先后救助流浪人员20人次,为了早日让流浪人员与他的亲人团聚,刘贵芳都及时联系到他们的亲属和当地民政部门,有的亲自护送到家,足迹遍布了祖国大江南北。
公益事业,她始终冲锋在前
2013年,由广平县委统战部举办“大学生圆梦助学”活动,作为一名爱心人士,刘贵芳在家庭不太富裕的情况下拿出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1万元,帮助三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这只是她热心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30多年来先后为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超过30万元,汶川地震她毫不犹豫捐款2000元,青海玉树地震她捐款1千元,百年一遇的持续特大暴雨,给我市人民尤其是西部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刘贵芳当即通过县委统战部捐款6千元。她带领全家参加无偿献血超过20次,献血量超过1万多毫升,感染了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由刘贵芳真实事迹编排的小品《爱在风雪夜》先后在邯郸电视台演播厅,深入到武安、磁县、邱县等地表演,感染了众多观众。
解决如厕难 点滴小事彰显为民情怀
刘贵芳所在的南阳堡镇南阳堡村是广平县较大的集贸市场之一,每月逢五逢十有6天集市。每逢集市,附近的10余万群众都要到集市上赶集。有大量人口在集市上聚集,因集市周边没有配套的公厕,导致了前来赶集的群众“如厕难”。为了缓解赶集群众和附近做生意的人的“如厕难”问题,刘贵芳把养老院的厕所改建后对外开放使用,又在集市中心位置投资5万余元建起公厕,免费提供给赶集群众和附近做生意的群众,被群众称为爱心厕所,点滴小事,虽然不大,却体现了一位乡村医生的为民情怀。
大爱无言、善举无价,刘贵芳的事迹感动了所有人,2012年11月16日至20日,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栏目组派出两名记者到该村采访报道。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邯郸日报、邯郸晚报、邯郸广播电台、广平电视台、邯郸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1套、7套、12套、13套。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百余家新闻媒体也先后报道了她的事迹,爱人者,人恒爱之,凭着一颗善良、博爱的心,刘贵芳不仅赢得了患者的尊重,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珍藏在抽屉里的荣誉见证了这名女村医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