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鸡发卡庙会脱销
头顶小黄鸡发卡,手握热乎羊肉串,成为今年的“庙会style”。鸡年庙会,小黄鸡发卡卖到脱销,一天两三千个的销售量,店家卖到没时间上厕所……昨天,在地坛、龙潭、厂甸等多个庙会上,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小黄鸡发卡成为今年庙会上的一种新时尚。
一家三口各别一个小黄鸡发卡,情侣路上互相帮着别,从3岁小女孩到50多岁的大妈都喜欢,男生们别在棒球帽和卫衣帽上……鸡年庙会上,小黄鸡发卡悄然走红,成为各家庙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兔耳朵小黄鸡、红镜框小黄鸡、雷锋帽小黄鸡、哭脸小黄鸡……厂甸庙会一家专售小黄鸡的摊位上,不同造型、不同大小的鸡发卡多达二三十种款式,小一点的如一个指甲盖,大一点的像一个面霜盒,这些发卡广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一天卖了多少已经记不住,我这连厕所都没时间上……”在厂甸庙会,负责小黄鸡发卡摊位的一名女销售一边说着一边还在应付一众顾客,“你是要鹿角的还是要牛角的?”眼前买发卡的队伍越来越长,摊位后头装发卡的大箱子已经空了三箱。
小黄鸡发卡在地坛庙会也一样是奇货可居,早上摊位的假树枝上还插满了发卡,不到中午树枝已经光秃秃的了,一位商家端了一盒小黄鸡发卡冲出人群,还没有走到路中间,20多个发卡已被游客抢购一空,商家走回摊位,宣布发卡已经卖光,只有小黄鸡发箍,一个没有抢到发卡的小女孩拉着家长的衣角蹲在地上哇哇大哭。即便造型不如发卡,但可爱的小黄鸡发箍也遭到了游客的抢购,“每天这种发卡发箍能卖出去两三千个,今年特别热门,现在都没货了,补货都没得补,我这就剩这几个了。”北门附近的一位商家表示。
“小黄鸡”模仿多年前的“大黄鸭”
“这是今年特意为鸡年庙会准备的!”在地坛庙会,一位商家孵了一头“小黄鸡”招揽顾客,但还是有庙会“老炮儿”认出来,今年流行的“小黄鸡”其实已经流行多年。市民刘女士每年都喜欢到庙会凑凑热闹,这样的小黄鸡发卡她在3年前就买过一对,“那会儿是一个社交网站推出聊天机器人,网上耍宝卖萌,庙会上很多人都买,别在头发上或者衣服上,造型都跟今年的差不多。”
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部分摊位上的小黄鸡发卡有些“另类”,小黄鸡的尖嘴变扁嘴,造型不像鸡,倒更像是2013年来到中国的“大黄鸭”,游客抢购的时候不同造型的发卡混在一起,往往鸡鸭分不清。“鸡年庙会摊还掺着小鸭发夹卖,说不定是前几年卖剩下来的,抢购时自个儿也没太注意,不过也没关系啦,只要萌就好的。”一位买到小黄鸭发卡的游客告诉记者。
实际上,从动漫卡通人物到头上长草,再到大黄鸭和小黄鸡,卖萌经济已有不少的先例,长假节日里快速风靡。这些卖萌产品通常像是一阵风似地火遍了大街小巷,然后又迅速沉寂,直到下一个应景节日引发二次流行效应。不少逛庙会的年轻人认为,头上插“小黄鸡”只是有趣而已,没有想太多,看起来好玩、价廉就足够了。
小黄鸡发卡售价高
一个泡沫加无纺布做成的小黄鸡发卡售价10元,不仅热销还不讲价。“你这材料成本很低,这么贵啊?”对于顾客这样的疑问,一位小黄鸡发卡摊位的老板回答道,“我们这是纯手工!”
不过,北青报记者在几家购物网站查询发现,这样的发卡在网上很常见,且销售价格都大幅低于庙会摊位上的价格,一般在2元到3元不等。记者以批发小黄鸡发卡为由,与一家位于义乌的网店店主联系,对方表示,50个起可以批发,300个以内都是每个8毛钱,一次性批发1000个以上可以算每个7毛钱。按照这样的批发价格计算,10元钱的售价是进货价的近15倍,可见利润空间之大。如果一个庙会商家每天可以卖1000个小黄鸡发卡,不算人工等其他花费,成本是700元,但是以每个10元的价格卖出,每天就能有1万元流水。
虽然庙会的“小黄鸡”发卡售价不菲且号称手工制作,但发卡和发箍的质量却不高,胶水粘贴的鸡冠和尖嘴最容易脱落,卖到中午,剩在商家摊位上的发卡和发箍大都是缺少某些部位的“残鸡”,还有的发箍上左右各粘着一只小黄鸡,等游客一圈庙会逛完就只剩下了一只。
编辑: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