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开展三年。三年孜孜,硕硕有成,如今的广大乡村,山披锦绣,村裹花袍,已是仪态万方的模样。
今年,邯郸市美丽乡村建设更是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全省的几次通报中,邯郸市荣获“六个第一”:省级美丽乡村中期验收合格54个,在各设区市中遥遥领先;重点村十二个专项行动项目建设进度排名全省第一;“两改一清一拆”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一;涉县“太行红河谷”省级片区项目建设进度全省第一;农村厕所改造数量全省排名第一;信息报送与采用数量全省第一。
理念新思路明
邯郸市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确定了“全面启动、重点突破、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省、市级重点村十二个专项行动项目建设,在全市所有村庄开展“3+X”工程,以村庄“净、绿、富”为重点,以“两改一清一拆”为突破口,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重点片区,建设一批“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集中观摩”是邯郸市美丽乡村建设中有力的助推器。每年两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有关县区和部门负责同志,对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集中观摩,并召开会议做阶段性总结和点评,引导全市在这项工作上再聚焦、再集中、再用力。
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和思路越来越清晰,坚持点、线、片、面梯次推进。“点”上做好省、市、县重点村建设,每年除申报省级重点村外,市、县再安排一批重点村,确保每年推动800个左右重点村的建设;“线”上重点围绕高铁、高速、景区向外延伸选点布局;“片”上除了抓好省级片区外,市、县每年安排一批重点片区整体建设,利用两年时间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目标;面上主推“3+X”工程,除重点村外的其他村庄,在全面抓好“净化、绿化、富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自选“X”项目进行建设,逐年提升,梯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
美丽乡村这个平台,带动邯郸市各方力量参与,广大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和参与程度大大增强。目前,全市216个乡镇全部开展了每人每月1元钱保洁费征收;各重点村普遍成立了乡贤会等群众性组织,全程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等工作。
速度快效果好
根据2016年邯郸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邯郸市以“美丽乡村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加快实施美丽乡村“3+X”工程,集中打造500个重点村、19个重点片区,为“十三五”末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片区、重点村建设进展速度很快。省美丽乡村办8月1日印发《关于对十二个省级重点片区上半年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的通报》,邯郸市涉县太行红河谷片区排名全省第一;8月16日印发《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省级重点村十二个专项行动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通报》,邯郸市重点村项目建设进度排名全省第一;9月30日印发《关于全省农村改厕进展情况的通报》,邯郸市完成全年改厕任务的69.7%,排名全省第一。
环境治理效果进一步显现。通过“两改一清一拆”这一有力抓手,继续在全市所有村庄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省美丽乡村办10月25日印发《关于2016年全省农村“两改一清一拆”工作中期评估验收情况的通报》,邱县排名全省第一,全市6个县区进入全省前30名。
另外,从重点村中择优选出一批综合条件较好的村庄,打造高标准精品示范村,在完成省“十二个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挖掘内涵,彰显特色,精心打造风情小镇、美丽小镇、特色小镇,创建省级以上美丽乡村。今年邯郸市共上报54个精品村参评省级美丽乡村中期验收,数量居全省之首。已命名的省级美丽乡村,也继续提升、努力再造,实现持续美丽。
重特色保传统
在涉县连泉村,高大的水车矗立村头,几个村妇正在水塘里浣洗衣服,花木扶疏中,几百块旧石碾铺成的特色小路顺着河岸蜿蜓向远方。这是连泉村利用临近漳河的优势,打造出的一幅水乡风貌。而“山水连泉”正是建设进度全省第一的涉县“太行红河谷”省级片区项目上的一颗珍珠。
三年来,凸显特色的村庄越来越多。很多村庄不再是简单地铺铺路、刷刷墙、种种树、改改厕所,而是在节点上打造独到之处,充分挖掘和传承当地的自然、生态和文化内涵,流露出韵味来。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每年年初组织一次重点片区规划讲评会议,由领导和专家对各县(市、区)的美丽乡村重点片区进行评审,片区规划通过后方可实施建设。在美丽乡村规划上,邯郸市不搞千村一面,不搞贪大求洋,不简单照搬城市模式。在民居改造上不强推平改坡,防止简单化一白了之,而是要挖掘出冀南民居的特色。根据东部平原、中部丘陵、西部山区不同地理特点,结合城郊、工业园区、纯农业县等不同经济类型,充分尊重村庄的自然肌理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主打特色牌。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邯郸市以“增量”和“出景”为重点,按照“一道环村林、一条进村路、一条样板街、一批示范院、一片游园绿地”的“五个一”标准,全面推进村庄绿化。同时以修复绿色生态为目标,开展“空心村”治理,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更多空间。邱县自去年6月份开展“空心村”治理以来,全县已有218个村积极开展了清拆活动,共清拆空闲宅基及坑塘12911处,清出土地12860亩,利用废弃旧砖铺砌胡同1307条139公里,建成小菜园、小游园、小果园6393处。
围绕“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理念,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并行打造。充分发掘老物件进行节点打造,将石磨、碾子、门台、油灯、纺布机、传统手工劳作工具等能够传承乡愁记忆物件,通过村史馆、景观节点进行展示,让村庄文化脉搏传承彰显得更加清晰。对村内的古民居、古庙宇、古祠堂、古井、古树等以保护原貌为主,兼顾修旧如旧。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植入现代元素,适时与村庄的发展和新农民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咖啡馆、酒吧、青年创客、电子网点、网吧、民宿、农家乐等新事物,进一步引领村民的现代精神文明,分享现代信息。
抓产业富民生
按照“3+x”思路,邯郸市在夯实“净、绿、富”基础上,紧抓产业支撑这个关键。凡是搞得好的村都有一个好产业,业态也从以往的单一类型发展到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三产融合等综合体项目。
乡村旅游产业。围绕“三沿”即高铁、高速、景区选择适宜村庄,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邯郸市对“三沿”周边村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特色小镇等美丽乡村进行整体包装,规划推荐了6条“冀南乡村游”线路。
特色农业产业。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提高产值,增加收入。如峰峰矿区李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将耕地和荒山租给河北峰峰众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林果和育苗开发,以“龙头企业+农户+市场”为经营模式,集体土地入股,农户到众怡公司打工,企地共建;曲周县东刘庄村,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合作社,引导群众以地入社,实现整村土地流转,种植七彩苗圃,使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带动农民年增收达6000元。
家庭手工产业。充分挖掘农村妇女、老人等富余劳动力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家庭手工业发展。如馆陶县“粮画小镇”寿东村通过粮画加工,形成集生产、销售、观赏、体验于一体的粮画产业链,并带动周边村庄近千人从事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
传统文化产业。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历史资源,开发保护历史遗址和文化村落,修缮后的名人故居、抗战遗址、抗战军工厂等供游客参观,如邯山区小堤村、涉县赤岸村、邱县新鲜庄等;有的建成村史馆、文化馆,成为群众活动场所;有的经过简单装修后发展民宿经济等。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增加收入的效果。
山越登越高,路越走越宽,邯郸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使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记者 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