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是典型的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75%的用水依靠地下水开采。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我市东部地区形成4个地下水漏斗区,引发了机井吊泵、地表沉陷、中浅井水质污染等并发症,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014年,省委、省政府将我市确定为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为我市遏制地下水超采、修复水生态环境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市水利局按照治理规划,依据水源条件,提出“节、引、蓄、改”的规划思路和工程布局,重点实施“六大片区”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和地表水替代工程,同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通节水“最后一公里”。发展连片高效节水灌溉74万亩(不含2016年项目),疏浚河渠600多公里,建设分、调、提水工程1644座,整修改造坑塘34个,增加地表水灌溉80多万亩;建立水资源监控系统,完成新建监测站249处,非农取用水户水量远程监测站点246个,成安县和邱县基本实现农业灌溉取水计量设施全覆盖;东部项目区完成机井、泵站计量设施1.57万套,发放计量取水IC卡13万张;根据工程类型、规模,以泵站、机井为单元,采取“专业化公司+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组”和“基层水利站+用水协会+水管员”管理模式,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全市以村为单位的用水合作组织1087个。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全市重点水利工程,任务重,工期紧,标准高。市水利局采取市级技术审查、省级备案审查和市级财政投资概算评审等“三审合一”,快速推进项目审核及实施方案评审和招投标工作。项目开工后,市水利部门安排专门车辆、提供集中办公场所,统一部署,靠前指挥,强力推进;成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农村水利项目站,加强质量监督;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切实加强从招投标到工程验收交接等各个环节监督管理;施工单位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抢时间、抢进度,一手抓工程质量,一手抓工程进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据了解,三年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水利项目累计投资可达37.3亿元,治理面积达到230.2万亩,形成压采能力2.33亿立方米。其中,2014-2015年度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共完成投资24.4亿元,治理158.3万亩,压采地下水1.6亿立方米。2016年8月份平原区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得到回升。其中浅层水平均回升0.97米,最大回升达8.3米,位于肥乡县毛演堡后屯村;深层水平均回升0.65米,最大回升达17.3米。(柴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