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干部介绍,此次特大洪水让他们的村庄变成了一座孤岛,周边各村所有道路,以及电力、通讯全部中断,出行基本靠脚。
因为没有设置专门的应急避难场所,也没有避险、逃生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众多受灾群众的房屋被水冲毁,他们有的投亲靠友,有的进入村委会、学校,给村干部办公,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众多自然灾害难以预料,无法避免,人们只能提前做好各种应急避险工作,防患于未然。灾区群众普遍认为,生命高于一切,安全可靠的应急避难场所应当列入灾后重要建设项目。
现实生活中,邯郸市西部山区不少乡村分散于大山深处,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交通中断,很难将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到一起,所以应急避难所应依据各村人口,地形特点建设,尽可能做到每村一处。
每年汛期到来之前,应急避难所要配备必需的食品、发电机、通讯、救生、医疗卫生等器材,以及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
这位来自灾区的基层干部还认为,在山区群众眼里,修路与筑坝其实是一回事,但交通局修建的是公路挡墙,水利局则是堤坝。如果两个单位统一规划,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又能防水护村、护路,蓄水灌溉、改善生态环境。
由此可见,灾后重建涉及各行各业,为将有限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应当设立指挥部,在征求各乡村意见的基础上,统一规划设计,以协调各部门高效、有序开展工作。
来源:燕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