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网、市民卡和市民车被称为我市三大民生工程。2015年9月,作为我市三大民生工程之一的市民车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迅速成为邯郸人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公交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售卡量达2.5万张,存取总量310余万人次,日均骑行量9000人次,每天调配自行车400余辆,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公共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自行车存取困难、车辆零部件损坏严重、站点距离太远等。作为管理单位的公共自行车管理处,同样为自行车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犯愁。
根据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需求,我市在一期的建设基础上,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二期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二期将再建设站点1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
在这个承前启后的节点上,记者对公共自行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梳理,希望能从中探索出未来公共自行车长久良性运行的道路。
节省费用使用方便
公共自行车建设之初,旨在解决市民“公交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方便市民出行,缓解城市拥堵,这也是由我市市委、市政府主导的惠民工程之一。在运行一周年之际,记者为了解市民在使用过程中是否真正得到了便利进行了街头走访。
市民张先生家住开发区新科园小区,以前上班及出行的方式都是乘坐公交车,自从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后,他的出行主要工具则变成了公共自行车。他说,公共自行车首先从经济费用上考虑就很合算,以前每天上下班乘坐公交车至少需要四趟,花费少则4元,冬夏季节公交车开空调则需要8元。现在公共自行车只需要交押金,一小时之内使用都是免费的,确实能省不少钱。而且公共自行车也不需要自己花钱维修,到目的地存车也不需要自己再交存车费。
同样,市民牛女士家住家和小区,她认为公共自行车本身骑着轻便,出门逛街时骑行很方便:“以前出门骑的是一辆二手自行车,蹬着特别费劲,还经常出毛病。后来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后,发现车子本身骑得特别轻巧。平常有时候逛街走路累了,走到附近的公共自行车取车站点直接骑上车子就可以走了,不用长时间地等公交车。而且自己楼下就有公共自行车站点,所以还车也是很方便的事情。”
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公共自行车的便利性得到了多数市民的称赞,但市民使用过程中,也在所难免地出现一些小问题。而公共自行车管理方在维护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市民郭女士在还车的时候发现,有时候取车时卡已经刷完了,但是车子却取不出来,还车的时候偶尔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后经过咨询得知是由于刷卡系统出现问题。同样,郭女士还发现小区门口的自行车站点存车的横梁过低,每次存取车辆时都需要按压车辆才能存取出来,特别费劲。后经过公共自行车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解释才知道,这是由于该站点的地面不平造成的。
在公共自行车维护过程中,市公共自行车管理处同样也发现了很多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市公共自行车管理处的马永卫主任在记者面前讲起这些问题时,也是百般挠头。
马永卫告诉记者,随着公共自行车办卡和使用人数的增加,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首先,车辆的损坏率太高,超出了预想。在公共自行车建设之初,管理中心已经预想到车辆损坏的问题一定会存在,所以派出专人对站点车辆进行专业维护。但是在损坏率方面,他们预想的是正常范围应该是2%—3%,然而实际运行一年后损坏率却高达10%。损坏原因主要为人为损坏。比如车座被偷10多个,脚蹬子被恶意损坏,车座出现刀痕划伤,轮胎被拆了,车锁钥匙被带走或扭断。
马永卫向记者讲述了比较典型的破坏案例:在邯钢东门的站点处,曾经出现附近小学的学生用树枝故意把车辆上的钥匙捅出来,然后都拔走,他们只是觉得这个行为很好玩,但是却给公共自行车管理处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样,在某小区附近,有人偷走了多个自行车的座子,然后安在了自家的自行车上。
第二,因占道造成市民存取自行车困难。占道的情况细分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因小商贩占道经营故意占用自行车站点位置,另一种是个人车辆在存放过程中占用站点位置。此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商业区和医院附近。马永卫举例说明:“在新世纪门前的站点处,经常有人看到公共自行车站点上没有车辆停放,就把自己的车辆停放在了该处。在第一医院门口,有一些小商贩故意占用站点位置,有些人甚至将站点包围住,导致市民无法取存车辆。”对于此类问题,解决起来最为棘手,公共自行车管理处没有处置权,只能友善提醒占道的商贩离开站点,但往往收效甚微。
第三,在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曾发现有的市民将公共自行车当健身器材使用,坐在自行车上倒蹬车轮,还有人则是将腿翘到站点的横梁上压腿。这些人的行为无形中缩短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寿命。还有一些人在站点及自行车上张贴小广告,维护人员在清理的时候特别费劲,增加了工作量。
针对出现的诸多问题,马永卫认为:公共自行车的投放是一项惠民工程,车辆本身属于公共财产,是全体市民的自行车。同时,它也是市民素质的一块试金石,它的运行情况、损坏情况是检验市民素质高低的晴雨表。所以,希望市民可以从自身做起,不单要爱护公共自行车,还要文明安全骑车。
二期即将投入使用
因市民对于公共自行车的需求量增加,在一期的建设基础上,今年6月正式启动二期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二期再建设站点1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
针对二期项目站点的设置,马永卫介绍,一期项目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主干道上,主要集中在商业中心、学校、医院以及部分居住人口较多的小区。而二期项目的站点则将开始进入城市里的小街道,向城市的周边发展,争取让更多的市民受益其中。比如,原来新世纪站点需求量过大,二期将在新世纪附近的旅游局(博物馆对面)设立新站。火车站附近也将增设1个站点,人口居住较多的家和小区、新科园等小区附近也将各增设1个站点。而对于站点选址的原则是,一期建设需求量大的附近进行加密,而场地具备的条件是长度达到30米、宽度达到2米以上,地面的硬度则为铺设地砖(没有硬化的路面不符合建设要求)。
二期项目建设中将针对一期项目中车辆损坏严重的问题进行改善,选用了材质更为耐用的车辆。车辆的脚蹬由原来的铝材变成了钢材,车条则进行了加粗,站点横梁的底槽原来材质较为松软,二期项目中将进行加固,自行车的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雨雪天气停止使用
7月19日,我市普降大雨,城市中多处出现了大面积积水。在此过程中,一些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消息声称“雨中要远离公共自行车站点,小心附近有漏电情况发生,已经有人被电死”,后经证实此为谣言。
在此次采访中,马永卫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他表示:办卡之时就已经告知市民,雨雪天气里所有公共自行车将停止使用,因为雨雪天气中会对站点进行断电处理,停止车辆的存取,对于漏电一说不会存在,因为在每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用电和带电的设施,只有锁车车桩和一台自助服务终端。其中,锁车车桩直流供电,电压一般在5—15伏,不会致人伤亡;自助服务终端施工都做了两层防漏电安全保护装置,一旦遇到漏电短路等异常情况会立即切断电源,保障安全,站点外接电源线路也配备漏电保护。
市民为良性使用献言献策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市民在提问题的同时也为未来公共自行车使用上的良性循环提出了一些建议。
对于车辆受损严重的情况,市民王先生提议,市公共自行车管理处可以参考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管理的模式,杭州市自行车管理处在每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都设立“车况受检区”,即还车时必须将车在此区停留几秒钟,让站点上方的摄像探头给车拍照,让车辆的每一次损坏都能找到“责任人”,杜绝了推诿扯皮。同时,为防止车辆遗失或丢失、被盗,在自行车里嵌入GPS芯片,如果逾期未还或遗失、被盗,自行车系统将自行锁住并能马上找到。
对于提高公共自行车使用率的问题,市民高女士则建议参考武汉市的管理模式,推行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获“低碳积分卡”,开展“骑车有奖”活动,也就是市民每骑一次自行车可以在积分卡上获得一角钱奖励,年终结算成低碳产品奖励给市民。年底前,该市还要评选“骑行天使”,从而提高市民参与低碳交通的积极性。
对于车辆存取问题,有市民建议: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登录公共自行车管理处开设的网站,上面有个站点地图,只要点开,本地所有站点都可以显示出来,还可以显示周围哪个站点有多少空位和多少满位,市民可以清楚地知道到哪个站点取车或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