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伟斌和父亲在病床前。
□文/图本报记者杨伟广
“我的父亲付出了比旁人多百倍千倍的辛苦,倔强而又固执的父亲却因为我放下了尊严不惜给人下跪求助,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让我健康地活着。爸爸,您辛苦了,儿子不孝,儿子爱您!”父亲节即将来临,6月16日,邯郸市涉县27岁的白血病患者郝伟斌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了一条又一条写给父亲的文字,句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8岁患病父亲硬扛20年
1989年10月,郝伟斌出生于邯郸市涉县辽城乡郝家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降临令父亲郝海年欣喜万分。从此,下地干活、外出打工,他更加卖力了。一转眼,小伟斌八岁了,那年的2月16日,这一天被全家人牢牢记住了。“因为那是终止我童年快乐和幸福的一天,从那天起我就再也没有像同齡人一样去上学、去玩耍嬉戏过。”郝伟斌回忆说,那天早晨,他刚起床要去上学,突然鼻血流了出来,一流就是一天。怎么都止不住,直到瘫倒在床上。
从村里的诊所,到乡卫生院,再到县医院,然后来到省会石家庄,郝海年背着儿子开始了寻医问药的旅程。最终,河北省人民医院联合天津血液研究所确诊小伟斌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夫告诉他们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慢性病需要吃药维持,并且随时有可能反复加重。听了这话,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壮汉郝海年僵在那里,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长大,郝伟斌的抵抗能力逐渐增强,病情也有了好转,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郝伟斌开始出去打工赚钱。
旧病复发真的扛不动了
可是好景不长,2012年郝伟斌旧病复发,而且来势汹汹,从原来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成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当时,医生建议做骨髓移植,可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配型。郝伟斌的父亲和他做了高分辨配型,但结果是半相和,大夫告诉他们风险太大不建议做,只能大量地吃药控制。
如今,郝伟斌病情再次恶化,吃药已经没有了效果,每个月都要靠输血来维持生命,每月的医药费用高达上万元。“从我生病到现在,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医药费已经花了40多万,全是爸爸一年四季在建筑工地上干苦力活儿挣来的。”郝伟斌哽咽着说,爸爸总是在医院和工地之间来回奔波,他很少吃菜,更别提肉了,常常是咸菜就馒头。
在微信上,郝伟斌这样写道:岁月沧桑,时光如梭,曾几何时想过父亲会老去?而如今,那个在我心目中像一棵大树,风吹不倒,像一座山,扎实稳重的爸爸腰弯了,背驼了,头发也花白了。从我出生到现在,父亲给予我二十七年的养育之恩!我却无以为报!
可做手术父亲乞讨筹钱
2015年9月,北京301医院传来好消息,随着医学的进步,半相和也可以做骨髓移植手术了,并且效果非常好。听到这样的话,郝海年父子看到了希望,喜极而泣。可高达50万的手术费用,又再次将他们陷入了绝望之中。
“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现在真的是走投无路了。”郝伟斌说,今年5月份,医生又建议赶紧做手术,多拖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为了筹集医药费,为了救儿子,年过半百的郝海年不止一次向人下跪,甚至在北京晚上去医院外的路边乞讨。
“爸爸的脾气倔强而又固执,可为了我,他放下了尊严,不惜给人下跪。”郝伟斌的心疼了又疼,眼泪流干了一次又一次,可是他躺在病床上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让我健康地活着。爸爸不求任何回报,无一句怨言!爸爸,您辛苦了,儿子不孝,儿子爱您!”郝伟斌感到很惭愧,“二十七岁的我本该成家立业、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而如今我却依旧依偎在父亲的怀抱里……”
对于自己的付出和汗水,郝海年只憨厚地说了一句话:“我只想救儿子,为了他我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
为了救孩子,郝海年先后找过涉县红十字会和涉县民政局。“民政局大病补助给了一万,红会给了5000,村里捐了两千多,县里两家企业老板一共捐了一万,但差得太多了。”郝海年无奈地直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