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真挚的情感莫过于母爱。魏县双井镇62岁农妇赵改香对收养的17名残疾弃婴,倾注了全部心血。22年来,她一直把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的孩子们,当成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细心照顾,百般呵护,用大爱演绎人间温暖。
5月30日,在儿童节到来之际,笔者来到魏县儿童福利院,见到了这位身体瘦弱却精神矍铄的六旬老人。见到赵改香时,她正抱着刚从医院做唇裂矫正修复手术回来不久的弃婴。这个孩子只有6个多月,有严重的先天性唇裂,赵改香给孩子起名党培英,希望孩子感恩党的关怀,在党的培养下,将来成为英才。党培英是赵改香收养的第17个残疾弃婴。
1994年冬天的一天上午,天寒地冻,寒风飕飕。39岁的赵改香到双井镇赶集,她走到离集市不到一里地的地方,发现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出于好奇,她向人群中走去,听到围观的群众在议论:这孩子真可怜,这么冷的天,到不了晚上就会冻死。不会是孩子有什么毛病吧……赵改香介绍,当时只见孩子被一个薄薄的毯子裹着,在地上放着,脸色发青,呼吸非常
微弱,哭不出声。赵改香说:“我完全慌了神,赶紧抱起孩子,送到镇上的卫生院。”
在医院里,医生采取了紧急救治措施。医生告诉赵改香,孩子是一名先天性脑瘫儿,治愈的几率几乎为零,养大后也是一个累赘。面对这样的情况,丈夫连保群有些犹豫。赵改香对丈夫说:“孩子再残疾,也是一条生命。我不能不管,要是不管,我会难受一辈子!”
经过几天的治疗后,并经民政部门批准,赵改香把孩子抱回了家。她给捡拾领养的第一个孩子起名正孝,希望他将来长大后,能够感恩社会,懂孝道。
1995年4月的一天,赵改香串亲戚回家的路上,又在路边捡拾到一名1岁左右脑瘫弃婴。由于两个孩子都非常小,脑子发育不全,身体免疫力低下,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赵改香就在家中备一些常用药,孩子一头疼脑热,就赶紧喂孩子吃药。
赵改香回忆说,有一次,两个孩子烂嘴,她就向街坊邻居四处打听,当得知附近村里有一位医生看烂嘴有“绝招儿”时,就每天蹬着三轮车,带着孩
子到医生家里上药换药,前后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治好了孩子的烂嘴。
2008年,她说服做生意的丈夫,把家里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并向亲朋好友借钱,自费建成魏县第一个收养残疾弃婴的育儿所。从捡拾收养第一个孩子起,到第二个,再到第三个……一直到现在,赵改香的“孩子”已增加到十七个。
面对嗷嗷待哺、幼小的残疾婴儿,她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给每个孩子换尿垫,轮流喂奶粉。稍大一些的严重脑瘫孩子,由于咀嚼能力几乎全部丧失,她就将食物用搅拌机打碎,一口一口慢慢地喂饭。把孩子们安顿好后,她自己吃上一口饭,把碗筷洗刷完后,就开始洗衣服,直到夜里12点左右她才能入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赵改香一直重复着同样的事儿。
如今,赵改香收养的第一个孩子正孝已经22岁,自己会吃饭、会走路,但不会说话,不能叫“妈妈”。每当赵改香看着她的“大儿子”大口大口吃饭时,心里很欣慰,总是抑制不住自己幸福的泪水。
赵改香收养的十七个孩子,都是不健全的,有的是脑瘫儿,有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的是唐氏综合征患儿……这些孩子当中,最大的已经22岁了,最小的也4个多月了,其中有4个孩子还上了幼儿园。她给孩子起名,既不跟自己的姓,也不跟丈夫的姓,除“大儿子”正孝姓“范”外,其余十六个孩子都姓“党”。22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家人的帮助下,她一直守着孩子们,没让孩子们受过一点儿委屈。
2011年底,赵改香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帮助下,把育儿所改建成了魏县唯一一家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的家更加温暖了。
如今,赵改香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养育的孩子中,将来有些能够考上大学,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通讯员张佩郭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