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安县志》记载:安子岭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以前,该村初有吴姓人氏来此垦荒定居,后历经一百多年到明弘治年间,这里已发展为一个有三百多户人家的自然村,并开始筑寨、建村落。至明朝万历、天启年间,由于迁来者增多,形成为村落。因该村前有一岭似马鞍形,故取村名鞍子岭。因“鞍”与“安”同音,后演变为安子岭。
安子岭村穿越时空的美
古村落和山寨
安子岭由古村落和山寨两部分组成。古村落由庙宇、民宅、街楼、古池塘组成,主要建筑年代为明、清至民国时期。由于村庄逐渐扩大,现已被围在村西南一带,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左右,约占安子岭村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山寨在村西凤凰山山巅,是明朝时期驻兵躲避匪患所建。
山寨位于村西凤凰山山巅,建于明代,原为驻兵后为躲避匪患所用,一直保存到现在,基本完整。南、北长约85米,东西宽约30米,占地面积2550平方米。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寨平面呈三角形,后寨平面呈长方形,四周用当地荒石粗略加工干砌寨墙,高低不等,最高有10米左右,最低处有7.5米,宽0.7—1米,寨墙上设垛口,垛口距离在0.8—1.3米,高低在1.1米。在寨墙上共设门3个。在山寨东侧存有记事碑刻一通,内容主要是不准在山寨周围进行取土、挖石等危害山寨安全等乡规民约,立碑年代为民国时期。
菩萨庙
始建于明代的菩萨庙,位于古村落偏北,是一座群体建筑。坐北面南,四合院形式,由大门,正殿,耳殿,东、西配殿,南更房组成,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王米合宅院
王米合宅院,建于清代中期,坐南面北,砖、石、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此院由前、后两院组成。共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前院由东、西、北三座建筑组成,大门位于东南。为典型的北方农村硬山式门楼。该院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至1948年,晋冀鲁豫军区驻冶陶时,部分领导机关曾住于此,目前保存基本完整。
安子岭村属武安市西南边境经济欠发达地区,西南和涉县、磁县交界,群山环绕、沟壑交错。出冶陶村向南,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小路,蜿蜒而上,便到达这一古老山村。该村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部分建筑还保留着原始风貌和建筑格局,碎石铺就的小路,早就被磨得油光发亮,古色古香的庙宇、民居、街道、石刻承载着悠久历史,甚至有的老人还保留着民国早期被剪了清代大辫子的发式,颇有一番穿越时空的感觉。
曾为抗战时期革命老区
安子岭古村落及山寨所在地安子岭村,属武安市冶陶镇管辖,是武安市西南的低山丘陵地区。冶陶镇为武安市八大镇之一,是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此处为革命老区,1946年8月至1948年4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曾驻此地。
安子岭村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部、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将河北安子岭村等14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