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邯郸临漳县一村民修缮老房子时,在梁头上无意发现一个木盒,里面藏有清朝地契、民国地契、民国农业税登记清册等罕见物件,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为清朝乾隆五十年地契,至今已有230年历史。
发现这些物件的是临漳县狄邱乡后村村民邓运平,他给家中老房子加固房梁时,在靠近墙体的梁头上无意发现一个小木盒,打开后发现里面竟藏有16张地契和其他早期重要证件。
经过清点,木盒内藏有乾隆五十年地契2张,光绪十八年地契1张,光绪二十九年地契1张;民国二年、三年、十年、十四年、十六年、十九年、二十五年地契各一张,民国三十三年和民国三十四年地契各2张;民国农业税登记清册1张。
所有地契纸质均为宣纸,除几张破损外,大部分都比较完整,为毛笔繁体正楷书写,地契字迹清晰,容易辨认。所有地契上写有土地买卖双方约定、土地面积、证人、日期等内容。
其中一张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地契的右侧还粘连有一份民国《新卖契》,大意为:“民国成立,从前不动产旧契一律换新契,新契约仍将原呈旧契约粘连后一并发给该业主。”日期为民国二年十月,两张地契的粘连处盖有红色骑缝章,《新卖契》上贴还有价值为1分的印花税票。“经官府验证并盖章的称为官契,未由官方盖章核准的称为草契,这张乾隆五十年地契是草契,右侧粘有民国时期的新卖契是官契,是对以前旧地契的认定。”临漳县方志专家黄浩介绍说。
光绪十八年和光绪二十九年两张地契除了写有土地买卖内容外,上面分别盖有“正堂袁”和“正堂程”的印章。“如光绪十八年地契印章中的‘正堂袁’是指时任知县袁福龄,地契是由官府认定的,可见这两份地契都属于官契。”黄浩说,民国地契共12张,内容、形式与清朝光绪年间地契类似,其中不同之处是,有两张民国地契上都贴有印花税票。
民国农业税登记清册上详细记载有县、区、村、户主姓名、人口、税点、耕地地名、亩数等信息。“从清朝乾隆时期到民国时期的地契这样传承有序,比较难得,可作为地方文献性资料。这些证件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各时期的土地制度、税赋制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