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利落短发、一张娃娃脸,售票员吉晓雨给人的第一印象像个活力十足的假小子。这个85后女孩说话时,未出声,先微笑,不由得给人一种亲近感。她说:亲切,是售票员的“必备素质”。
就像电视里一档让城乡孩子互换身份的真人秀节目那样,很多人看吉晓雨,也觉得像是看一出“变形记”。曾经讲台上的英语老师,变身成了公交售票员,这在很多人看来,第一感觉是,干不长久。
可站上售票台的吉晓雨兢兢业业地干了起来,一干就是5年,而且还成了行业技能的翘楚,先后获得北京市汽车客运乘务员技能大赛第一名,北京公交集团先进工作者等。
对于很多人质疑的“大材小用”,这个年轻的女孩认真地想了想,然后说,“我觉得一个人是否大材小用,或者浪费资源,不是看她做了什么,而是看她能把一件事做到怎样的程度。”
吉晓雨是个河北邯郸女孩。她所学的专业是商业英语,考过了英语六级,在家乡当过小学英语老师。“我当时在学校是编外老师,后来遇到体制改革,我就转行了。”那时,她正巧看到北京公交集团招聘的消息,于是就报考了。2011年,她离开家乡,只身来到八方达客运怀柔分公司,成为966线路的一名售票员。
从讲台到售票台,是别人眼中的“天壤之别”。可吉晓雨不这么看。“选择售票员绝对不是我被逼无奈的选择,事实上,我也有别的工作机会。但我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因为我不喜欢朝九晚五地坐在办公室,我喜欢多跟人接触。当老师是跟孩子们接触,当售票员是跟形形色色的乘客们接触,我喜欢这种工作状态。”
别看晓雨是个“高学历”售票员,可最初上岗,她也面临不少困难。最大的问题是对北京环境的不熟悉。“每天都有很多乘客会问你,去这里在哪站下车、附近有什么换乘车、周边有什么商场或医院等等问题,可我不是北京人,对线路周边的环境一开始真是不了解。”为了尽快补上这一课,晓雨的业余时间都扑在了熟悉环境上。“那时候,经常拿上一本地图,在线路周边各地转悠,熟悉各站点附近的商业区、旅游区、医院、学校等。”
一段时间的“恶补”后,晓雨终于渐渐胜任了工作。她热情、开朗,业务技能又好,一些常坐966线路的老乘客打心里喜欢这个活力十足的小姑娘。这条线路经过好几个学校,早晚高峰时,乘车的学生特别多。“可能是因为当过老师的缘故,我跟这些孩子关系特别好。现在他们一坐车,总是‘姐姐、姐姐’地叫我。”晓雨笑着说。有时候,小孩子爱闹,在车上追跑,晓雨就拿出“老师范儿”,给他们讲坐车要遵守秩序的道理,孩子们都很听她的。赶上坐车人多的时候,晓雨心疼孩子们背着大书包太挤,就把他们的书包放到自己的座位那里,给孩子们腾出空间。
热诚服务的同时,晓雨的英语专长也发挥了作用。“我们这条线路是从东直门出发,到昌平天通苑,途经一个国际学校,所以常常有外国乘客。”一次,一位外国乘客用生硬的中文向晓雨问路,看他说中文实在困难,晓雨就用流利的英文解答了他的问题。“听到我说英语,他瞪大了眼睛说,‘没想到你英语说得这么好啊,’然后,他竖起大拇指,‘中国售票员的素质真高!’我当时听了觉得特别骄傲。”
因为英语专长,晓雨还成了身边售票员们的“小老师”。售票员普遍年龄偏大,因此时常跟她请教英语知识。一些售票员记性不好,一个单词常常请教很多遍也记不住,可晓雨讲解起来总是很耐心,从不嫌烦。为了怕自己英语退步,当上售票员后,晓雨坚持每晚睡前都听上半小时的英语。“现在工作中毕竟用英语的机会不那么多,但我不能丢了专长。”
除了英语,晓雨还掌握着一门“外语”——手语。这是她当上售票员后,特意学的。“因为有时会遇到聋哑乘客,会简单的手语还是挺有必要的。”她年轻、肯学,进步也快,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手语,还获得了北京市手语风采大赛的最具人气奖。 (记者 赵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