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是源自今年初开始的清西陵5A级景区三年创建工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景区,增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易县成立了清西陵创5A领导小组,提出核心区建设做“减法”,软件及配套设施做“加法”,充分挖掘清西陵的山、水、林自然资源,实现陵、村、人的协同发展,将清西陵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风景区。
做好文物修缮,完善配套设施
清西陵安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清朝皇帝及后妃、公主、阿哥等80人,建有泰陵、昌陵、慕陵、崇陵为主体的14座陵寝以及行宫、永福寺等附属建筑,2000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荣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
近日,笔者一行从112国道梁格庄路口进入清西陵景区,沿着环陵路,看到行宫、永福寺等处都在进行修缮施工。清西陵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德路介绍,文物景观是清西陵的主要吸引物,易县紧紧抓住清西陵被国家列为北方官式建筑修缮样板基地的契机,积极争取文物本体保护项目资金,目前9个修缮工程已开工建设,竣工后将进一步呈现景观品质。
“在文物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更是这次清西陵5A景区创建、提档升级的重点。”刘德路说,与世界级的景观资源相比,清西陵的配套服务设施多年来一直相对滞后,影响了景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和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今年以来,易县共投资2亿多元进行5A创建,实施了泰陵和崇陵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17个景区配套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提升了景区标识系统,还高标准设计制作垃圾箱和休息座椅等。如今,新建成的仿古式游客中心、购物中心、旅游厕所和整个景区建筑风格协调一致,生态停车场、电子监控、电子门禁又处处体现生态化、智慧化的理念。
汽车行驶在新改造提升的环陵公路上,两边是古典灯箱样式的太阳能路灯,各种交通标志清晰明确,不时还能看到仿古装饰的候车亭。刘德路介绍,未来沿环陵路将开通旅游中巴线路,构建景区内部便捷交通系统。而在景区最大的泰陵各景点间,现在已经开通了观光电瓶车游览环线,为游客游览提供更多方便。
丰富游览内容,做全域大旅游
清西陵景区除了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还有全国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保存着清代栽植的古松树16000株。为增加核心景区吸引力,按照建设“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园林景观化”的要求,清西陵规划设计了古松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等景观,目前已经完成了帝王松景区一期项目,建设防腐木休憩平台600平方米,成为展现清西陵生态优势和古松林品牌的一个亮点。
同时,清西陵还拥有全国保存最完好、规制最齐备的守陵村落群,15个守陵村遍布景区。摆字龙灯和拾幡古乐是西陵地区特有的宫廷文化遗存,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陵、村、人协同发展、共同提升”的原则,在推进核心景区创建的同时,易县全面带动保护区内的美丽乡村建设。把以守陵村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作为清西陵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打造了凤凰台、忠义村等8个满家乐示范村和60个农家乐示范户。刘德路介绍,今年以来,共投入1000余万元对环陵路途经的梁格庄、西大地、忠义村、五道河等村临道的房屋外立面进行仿古改造,统一风格。并对东起梁格庄桥、西至泰陵大红门环陵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精心打造了梁格庄桥、三岔河、大红门3个景观节点。
在配套设施建设和景观景点打造上做活“加法”的同时,清西陵保护区管委会严格实施“减法”,拆除有碍观瞻的广告牌匾200多块,开展旅游环线店外经营、马路集市等综合治理,禁止了20余家污染企业进驻,关停矿山、灰窑等企业10余家。
“现在多数工作刚刚开始或还在规划中,相信随着各项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未来清西陵的变化还会更大,不只在配套设施方面,更在服务质量与文化提升方面。”刘德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