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社区是1986年建成的老社区,有四个自然院,3800多名居民。在城镇化建设大步伐推进的背景下,老旧社区怎样精细化管理才能更适合时代的脉搏和百姓的需要成为城市管理者思考并解决的课题。让我们解剖麻雀,看看丛东街道是怎么做的。
听民声
赵少玲在市房管局工作,她对记者说,春光社区是1986年全市第一批福利分的房子,房子自带暖气、壁纸,是那时全市数一数二的好小区。两栋楼住的是地市级干部,两栋楼住的是县处级干部,剩下的都是市直机关的,住在这里是身份的象征。
随着城镇化进程,30年后,这个原本“辉煌一时”的社区渐渐显得与时代不那么“合拍”了,尤其到了2013年前后,由于居民与物业的矛盾,这个小区变成了“后进小区”。
春光社区党支部书记裴新喜是2013年到这里走马上任的。他告诉记者,来到春光社区才发现,这是个“烂摊子”,垃圾成堆,苍蝇乱飞,污水横流,小广告乱贴,管道漏水。不仅如此,因为小区属于学区房,租房者多,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也特别大。
要想做成事,就得先建班子,强队伍。因此,裴新喜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社区里有威信、责任心强的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站。随后,社区两委班子挨家挨户问居民诉求并集中起来,而居民反映问题最集中的,就是垃圾、污水、基础设施差等问题。
住在邯郸市春光小区的赵少玲拉着记者非让去他们小区坐坐,说:以前我们那儿垃圾堆把垃圾车都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