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下来睁开眼睛,就开始寻找自然之谜,正是在寻找探求中破解了这个秘密,又有了那个秘密,在不断探秘过程中,人的心智愈发明亮。
2015年8月14日上午,圆道太极的发起人马章亮先生坐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窗帘遮住了东边窗户射进来的阳光,虽然屋里有些幽暗,但谈起太极拳,马章亮目光炯炯,办公室内顿觉一股强大的气场,从他的目光里似乎看见100年前杨无敌打遍京城无敌手时的刀光剑影、飞檐走壁。这大概就是武术中的功夫外露吧!
笔者从不练武,但挡不住对武功的崇拜。作为外行,有幸结识这位对太极拳痴迷如醉的传奇人物马章亮先生。
马章亮先生介绍:太极拳发源于陈家沟,兴于广府古城,再由杨露禅把太极拳带到京城,太极拳才得以光大发扬,这是太极拳史不争的事实。如今各派太极争宗,有一部分杨武式太极拳传播者大有把太极拳带上“歧路”之势。自己作为广府古城城南2公里南马庄村人,自幼跟随杨武式传人练习太极拳,后来参军,退役后从事记者工作,走南闯北,与全国各地多位太极拳师切磋,愈发感觉到杨武氏太极拳的出神入化,发扬光大杨武式太极拳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于是,在2012年毅然辞掉记者工作,回到家乡,走上了专心研习推广杨武式太极拳之路……
笔者:您当初为什么要练习太极拳呢?
马章亮先生:我出生在杨武式太极拳之乡,自幼身体瘦弱,常染疾病,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身体,从小要求我习武。12岁开始拜师学习太极拳。几十年如一日,自己坚持习练,随着功力的加强,身体也变得强壮了。
笔者:现在社会上练习的太极拳五花八门,能谈谈到底太极拳有多少种吗?
马章亮先生:从太极拳发展史来看,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陈氏太极拳: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杨氏太极拳:杨露禅学拳于陈长兴,后去北京授拳,人称“杨无敌”,并传其子杨凤侯、杨班侯、杨健候。杨班侯注重技击,讲究出手见红。当时京城传颂“露禅打天下、班侯定天下!”杨健候性情温和,注重健身。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武氏太极拳:武禹襄先学于杨露禅,后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襄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孙氏太极拳: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吴氏太极拳: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便于推广和普及,国家体委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四十二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太极剑等,这些主要是国家竞赛套路。
笔者:主要谈一下杨武式太极拳吧?
马章亮先生: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立身中正、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在杨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架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对这套拳法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形成了简炼精要、无一浮词的经典之作——武式太极拳论。武式太极拳,人称干枝老梅、朴实无华。手高不过眉,远不出足,双手各管半个身子,互不逾越,讲究内外三合,进退须有折叠,内潜之气支配外形,行功走架,双足如在大地上写书法,一笔一划严守格律,与人交手,不重招数,注重接劲打劲。
我出生于杨武式太极拳之乡,并有幸拜杨武式的老一辈为师,师傅的言传身教,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刻苦习练,用心钻研,传承和弘扬太极文化始终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
今明天(26-27日),西南地区强降雨仍将持续,并逐渐向东发展,贵州、湖南等局地有大暴雨。同时,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