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年来,作为临漳县着力构建的“八大体系”之一,矛盾调处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村风民风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习文乡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紧邻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特殊,辖34个行政村,乡情村况复杂。近年来,矛盾调处体系建设使习文乡的村风民风有了极大改观。全乡34个村建立了民调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建立了“日排查、周调度、月汇总”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并逐一登记建档,分类管理,采取上门调解、领导包案等措施,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来到习文乡倪辛庄村,村两委班子正在开会,主题就是安排调处工作,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对村里发现的问题,每周二开会研究,已经形成了制度,对较急或复杂的问题,随时安排人员或借助上级力量帮助处理。”干了20多年村支书王焕保说。在办公室,文件柜里整齐摆放着矛盾纠纷台账,每起纠纷逐一建档。
该村建立健全了村级调委会,由善于言谈、善做群众工作的各小队威望较高人任调解员,这包括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定期开会研究各类纠纷案件。
“调解员威望高,办事也公正,老百姓都信任他们,很多胡搅蛮缠的村民跑到乡里大喊大叫,可一听这些调解员讲政策、说道理,自知理亏,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村民王四海说。
该县实行人民、行政和司法“三位一体”调解衔接机制,总结完善“6518”调解模式。依照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矛盾调处机制,建立乡镇、村调解委员会,每个村都要配备3—9名调解员,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2014年11月份,仁寿村村民赵福民与荆仲海险些因为盖房,引起群架。赵福民要盖楼房,但荆仲海认为楼房太高,影响自己采光,双方越闹越僵,最后争执到携械状态,双方都找了很多帮手,群架一触即发。司法所及时介入,结合村干部及调解员前去处理此事。
经调查了解,双方上一代曾经因为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而打过架,积怨已深,现在边界问题虽然清楚,又因采光问题而发生新的争执。
鉴于双方都在气头上,司法所所长陈晓星带领村干部和调解员分成两组,先是做双方的亲属工作,再由他们的亲属分别做两家的工作,然后进行面对面协商。最后,赵福民新建房后墙向前移30公分,闪出滴水通道,也不影响荆仲海家采光。
在临漳镇司法所,所长王卫鹏正在整理卷宗和调解表,王卫鹏说,一般小的矛盾纠纷,我们结合村里调解员解决,然后形成调解表,如果案件复杂,就会介入司法部门,最后形成卷宗。“以前,每年,我们口头调解200余起,形成卷宗的40余份,现在都在逐步减少。”
今年,该县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将全县425个行政村划分为“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三个类别,全面推广排调工作,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防线作用,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张云鹏)
近20年,我们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有个小矛盾,村里调解员会及时介入,进行化解,这要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