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暖暖的《腊月歌》大家耳熟能详。按照旧习俗,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就算正式进入过年了。
邯郸旧时,过小年是"官三民四船家五",就是说当官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百姓是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祭灶文化祭灶,也叫送灶或辞灶。邯郸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祭灶官”“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说法。旧时,家家户户都在厨房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传说中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夜回到人间后,就一直留在家中,保护一家人的平安和监察一家人的作为,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应得到的祸福交到灶王爷之手。
送灶时,人们先到厨房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有的人家把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灶王传说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柳腔戏《张郎休妻》、茂腔戏《火龙记》都是说的灶王爷这段故事。
小年饮食吃饺子
祭灶节,邯郸旧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现在的邯郸人也会在小年吃饺子,寓意是团团圆圆迎新年。
另外,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现在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吃糖瓜
祭灶供灶糖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邯郸民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年末在它上天之时,人们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另外,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是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小年后宜婚嫁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您有亲朋好友现在办喜事的么?送张祝福新婚的贺卡吧!
【邯郸年俗】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炖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