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围城” 寻求新增长极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煤炭工业,“黄金十年”再难寻觅,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弯道期”,产业重新布局,企业重新洗牌,新机遇不断涌现。以煤炭为主业的冀中能源也不例外,如何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依照传统思维,煤炭企业扩张多以煤化工、火力发电等上下游产业为主,但终究摆脱不了能源市场的束缚。为此,冀中能源另辟蹊径进行了一系列的突围尝试和实践。在主业转型方面,以煤炭开采为主业的冀中能源在全国率先推行绿色生态矿山建设,将全新工艺综合运用到煤矿开采之中,解决了煤矸石回填利用等老大难问题,形成了“采煤不见煤、出煤不烧煤、用水不排水、排矸不提矸”的生态发展模式。
在结构调整方面,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2009年6月底,冀中能源重组了华北制药。2010年6月底,冀中能源又出资成立河北航空集团、河北航空公司,完成了由黑到白及蓝的布局。
在“一体两翼”的战略格局下,冀中能源提前五年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第458位。2012年,冀中能源更是在“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战略方针下,以销售收入336.608亿美元的业绩位居世界500强的第330位,比2011年提升了128位。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无论是煤炭主业,还是医药、航空产业,都面临着严峻考验。据统计,由于供大于求,全国煤炭行业效益持续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煤炭企业利润为804.7亿元,同比减少702.7亿元,下降47.1%。目前,有8个省区煤炭全行业亏损,全国煤炭亏损面在70%以上。
冀中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社平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和清醒的认识,煤炭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他在基层座谈时曾多次表示:“市场形势困难的时候,往往也是淘汰落后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
时间推移至三年前,现代物流业开始纳入冀中视野并成了选择“突围”的方向之一。物流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在企业中也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冀中布局现代物流业看似偶然实则存在必然因素,一方面是此前的煤炭物流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已有的石家庄和黄骅港等物流设施,以及政策大环境利好支持。
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自2011年1月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注册成立时起,便把物流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打造,并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公司的战略定位是以物流产业为主营、以物流金融为依托、向客户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具备实体物流及虚拟物流能力的专业供应服务商。
谈及公司刚刚组建时的情景,儒雅、健谈的冀中能源副总经理、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建忠感慨良多。“办公室是租来的,家底只有3亿元的注册资金和借调的10多个‘临时员工’。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当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十二五’末,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利润达到10亿元。”他说。
“当时好多员工都不太相信,觉得目标太高实现不了。”李建忠笑着回忆道。在他看来,信心来自于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大环境。2009年,国家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同时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其它产业。而河北省地处华北物流区域和中部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煤炭物流通道、进出口物流通道等物流通道,省政府更是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建设物流项目,打造销售收入上千亿元的物流企业和多家上百亿元的物流企业”。
“我们依托冀中能源,但是靠山不吃山,边组建边创业,主动出击找市场,通过‘一个平台两个三角三个六’战略开拓增长点,大家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有时干脆就睡在办公室,第二天起来接着干。”李建忠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正是凭着创新性思维和这股干劲,创业当年企业便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104万元,达到了人均销售收入近6亿元,人均创利润总额160万元的高效经营水平。
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业集体进入“寒冬”,国际物流成了冀中能源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中的一抹亮色。2011年、2012年、2013年营业收入分别达297亿元、314亿元、70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幅,这是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在过去三年间的“成绩单”,其中2012年到2013年,公司利润从2亿元飙升到6亿元,增幅达到200%。
“今年初下达的指标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利润4.5亿元;在冲刺全年任务的后四个月里,把销售收入调整为1000亿元、利润12.15亿元。”李建忠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100亿元,利润在9亿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预计完成30%,货款回收率预计全年完成93%,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
抢制高点 搭建物流“平台模式”
短短三年多的时间,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冀中能源集团多元发展的“生力军”和新“增长极”。有别于许多传统物流企业,国际物流集团从呱呱坠地到健步如飞,始终打着创新烙印,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成长基因。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生态系统”“创新思维”“风控体系”等时髦词汇被频频提及,随着交流的深入,国际物流集团的平台商业模式愈发清晰并显露真容。
“过去几十年,物流企业一直走低成本的路子,但随着生产资料和人力成本的提高,企业要想发展,获取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必须在发展逻辑和思维方面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否则难有出路。”李建忠一语破题。
在聊到国际物流集团的具体定位及商业模式时,李建忠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物流集团快速、持续发展得益于服务、贸易、金融、制造四大业务集群和七大创新发展模式所造就的物流生态圈。”李建忠说,国际物流集团“平台商业模式”通过建立线上电子商务中心和线下物流园区,将煤炭及相关产业链上企业联结在一起,整合和优化资源,为大宗商品资源交易提供虚拟和实体场所,为用户提供互动机制,通过满足客户群体需求,使企业获取持续盈利能力。
对于自身所构建的业务生态,李建忠有着清晰的思路和精准的定位。他告诉记者,服务集群是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物流服务,服务范围涵盖仓储、流通加工、装卸、运输及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贸易集群是提供第三方物流和物流外包服务;而金融集群则是创新了金融服务的理念,将其延伸至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人民币跨境贷款及仓储质押等多种业务支持。
“这四大集群并不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流程整合,不同业务集群之间在发展客户、开拓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方面相互支持,有效避免了集群之间的不良竞争,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李建忠说,国际物流集团突破了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理念,从战略、营运及经济三个层面对商业模式进行了认真研判,打造了第三方物流、物流金融、融资租赁、电子交易、国际贸易、商业保理、物流园区七大成功模式。
记者发现,在基础物流服务盈利能力逐渐下降的背景下,物流金融等高端增值业务因给物流企业开辟出新的盈利空间而成为冀中国际物流集团发展的着力点。国际物流集团公司在传统的物流金融业务上不断创新,从现货质押向买方信贷发展,通过境外发债来降低融资成本,扩展融资渠道,更好地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融资、结算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金融业务,有效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拓宽了收入来源。
同时,公司还介入到生产领域或商品流通领域中,通过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业务,为整个供应链提供一揽子的服务。而这一切所依靠的都是大数据,国际物流集团创立之初就提出要打造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公司旗下有内蒙古西部煤炭交易中心和深圳前海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我们煤炭交易中心是不收取费用的,通过支持现货挂牌、网上商城、网上超市、招投标、拍卖、专场等业务,形成煤炭产业集聚区,推动地域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自己的物资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上,将上下游客户与银行自有资金链接起来,建立监管账户,实现网上交易及资金管理功能。而且,可以为客商提供在线融资服务,与线下仓储一体化运作,确保资源得以有效监管。”李建忠介绍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煤炭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很好地利用香港及境外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李建忠给记者详细算了一笔账:2012年境外融资6亿元,节约成本1500万元;2013年境外融资12.5亿元,节约成本4000万元;2014年融资规模将突破30亿元。“累计节省利差10850万元人民币、节省税差6500万元、节省汇差2510万元,共计节省人民币近两亿元” 。
他透露,公司与渣打、花旗银行、东亚、恒生、中行香港分行、建银亚洲分行、招行香港分行、汇丰、星展、国开香港分行、交行香港分行等中外资银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融资方式也由最初的内存外贷,内保外贷发展到香港公司独立授信,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贷款规模翻了两番,有力的支撑了国际贸易的增量,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发展的后劲。
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快速的业绩增长也为国际物流集团赢得了美誉,企业先后获得“国家5A级物流企业”“中国先进物流企业”“中国能源物流最佳企业”“2013中国物流社会责任贡献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李建忠也先后被评为“中国能源物流十大影响力人物”“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全国煤炭物流领军人物”等。
体制突围 破观念“枷锁”对标国际
从“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到现代物流逆势强劲增长,冀中能源突围有赖于观念的革新和改革的实践,更为关键的则是对标国际的全球化视野。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普遍面临着三大障碍:一种是改革的疲劳症,一种是畏惧症看,一种是疑虑症。实现自身改革打破传统观念“枷锁”尤为重要。
在王社平看来,之所以要解放思想,目的就是要推动自身的改革。冀中能源组建到现在,清醒地认识到包括组织架构、管理体制在内的多方面体制机制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虽然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一蹴而就,但需要革故鼎新的勇气,也需要谋定而动的智慧。
“管理和创新应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管理跟不上,发展就会进三步退四步。”李建忠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成立以来,国际物流集团始终注重制度建设,先后修订完善了大量基础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构建了涵盖财务管理、物流业务、项目建设、投融资管理、企业法务、党建等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并且逐步抓深、抓细、抓执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对标国际,对企业进行全面“诊疗”。形成了以人力资源为中心,以文化、战略、流程为支撑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流程化、精细化和全面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强劲的增长发展势头,使得国际物流集团成为众多企业学习、考察的对象,但这并未令国际物流集团沾沾自喜,反倒如履薄冰、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国际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春保说,李建忠董事长时时告诫我们“既不能错过、更不能做错,风险第一、效益第一”“风险防控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永远都在持续防范进行之中”……这些已经成了我们必须遵循的工作理念。
与大宗商品紧密相连的物流业承载着巨额资金与风险,随着近些年其与金融等行业融合的日渐深入,风险进一步升级,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引起多方连锁反应,触发系统性风险。
2012年,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爆发了多起钢材仓储企业虚开仓单、重复质押的案件,涉及2000亿元的现货交易规模,还牵连到钢材生产业和金融行业。“三角债”融资黑幕被揭开后,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紧急收贷。在钢铁行业本身低迷的情况下,钢贸企业面临全行业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一局面在2014年再度上演,皖江物流子公司深陷钢贸黑洞,债务高达167.49亿元,卷入19家银行。
作为物流业的“生命线”,风险防控成为大小会议上李建忠必谈的话题。公司专门出台了《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从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应对、风险的日常监控、突发风险事件应急应对、风险管理监督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公司还将风险防控细化到每个岗位和个人。在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公司《岗位风险管理手册》,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更新,以确保手册与实际风险状况相符。
据李建忠透露,当前国际物流集团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等产品,其中有色金属业务占到收入的一半。未来公司将不断拓展木材、棉花、大米、大豆、汽车配件、优质水资源等新业务,实施“绿色崛起”物流调整计划。同时,加大“走出去”战略,大力拓展进出口、转口业务,促进内贸、外贸共同增长,形成境内、境外、境内外的立体型合作模式。
根据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集团计划开展的业务为:香港公司实现在香港H股上市,利用香港低成本融资平台,搞好整体资本运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在新加坡开展航运业务,参股加拿大天然冰河公司生产经营高端饮用水,与泛太平洋集团开展镍铁进口等业务,与美国安德森公司开展汽车零部件出口业务,与意大利化学技术集团合作开展润滑油进口业务,与科威特合作开展原油储备项目,与大型钢铁企业合作出口欧盟钢材等,与蒙古国开展煤、铁矿石开采及物流业务,开展进口俄罗斯、加拿大木材业务。此外,与北美物流协会合作筹备设立国际物流产业咨询中心,推动产业合作,为政府、机构、物流企业提供决策研究和信息咨询服务。
在物流方面,集团将充分依托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条件和创新政策,充分挖掘新的业务品种和业务机会。通过跨境集中收付和自贸区内大宗商品的保税交割,迅速抓住市场机遇,与境内外的各家平台形成良性互动,为集团进行跨境投资和融资、跨境资金调度,开展国际贸易等提供极大的便利。在具体业务上,重点将在上海自贸区开展黄金租赁业务、双向资金池业务、近远期外汇套利业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物流集团将形成专业团队,跨行业多元发展。
随着全球化布局的提速,目前国际物流集团已拥有资产总额126亿元,员工680人。下设9个职能部室,辖有境内外24家分子公司,业务范围辐射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巴西、秘鲁、香港、上海、深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邯郸新闻]近日,邯郸市自来水公司新增20余家阳光百货水费代收网点,使全市水费代收网点增至4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