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
使用任意显号网络电话,冒充邮政、工商、电信、银行以及公检法等单位工作人员拨打固定电话、手机,以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有线电视或电话欠费、银行卡消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注册公司涉嫌犯罪等由头,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骗取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
案例:市民郝某接到电话,称有个邮件需要去取,郝某根据语音提示回拨,犯罪分子冒充邮政局人员称邮件是工商局转来的,并将电话转到“工商局”。接着,“工商局”称有人利用郝某身份注册公司,涉嫌洗钱犯罪,并将电话转到“公安局”给郝某做报案笔录,要求郝某将资金转到“安全账户”,否则将冻结其所有资金。出于害怕,郝某将自己全部资金31万转到犯罪分子提供的账户,后发现被骗。
■QQ冒充熟人诈骗
通过技术手段盗取他人QQ号,以主人身份登录,与受害人亲友聊天,以有急事借钱等理由诈骗。
案例:王某与身在日本留学的儿子通过QQ在线聊天,“儿子”说他的教授快要回中国了,教授曾借钱给他,折合人民币十八万六千元,要求王某先把钱打给教授,并发来银行账号,王某通过银行转去人民币十八万六千元。随后拨打儿子电话,确定没这回事,才知被骗。
■网银密码器升级诈骗
搭建与银行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通过群发网银密码器升级短信诱使受害人登陆假网站,输入银行账号、密码信息,犯罪分子在后台获取,骗取动态口令,迅速通过网银转账将银行账户内资金转移。
案例:刘某上网时,接到短信说他网银密码器过期,让登录某网址升级,刘某根据短信网址升级操作,被对方通过网银转走现金6万元。
■网络购物诈骗
通过互联网发布极具诱惑的车、电脑、衣物等物品转让信息,一旦事主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骗钱。
案例:韩某在网上看到某化工公司发布价格优惠原料信息,后联系购买原料一吨,价值10800元人民币,汇钱后发现被骗。
■扫二维码诈骗
二维码伪装成打折、促销广告、热门游戏或系统升级软件,联网用户扫描后手机中毒,通讯录、银行卡等信息泄露,被犯罪分子利用网银转账。
案例:某网店老板用手机扫描某网站系统升级二维码后,手机中毒死机,后来发现网银绑定的手机号码被更换,犯罪分子用网银转账5000元。
■补办手机卡诈骗
通过钓鱼网站获得受害人银行账号,伪造身份证,补办受害人手机卡,通过网银快捷支付,消费或转账。
案例:秦某发现自己电话无信号,咨询移动客服,发现手机卡被他
人办理补卡业务,随后发现银行卡被人通过网银快捷支付累计消费13000元。
■虚构消费退税诈骗
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购房、购车人信息,谎称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要求“绑定”退税账号操作,实际将银行卡内存款转入了指定账户。
案例:卢某接到冒充税务局工作人员电话,以购车后有3000元燃油补贴为名,通过银行自动柜员机转账方式,被诈骗19677元。
■提供低息贷款诈骗
以贷款公司名义发送低息、无需担保贷款短信或网络发布信息,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预付利息名义骗钱。或要求受害人新开银行账户,骗取密码并与涉案手机绑定,要求存入一定金额资金“验资”,通过网银转账实施诈骗。
案例:刘某通过手机上网寻找小额贷款,对方以需要交担保费、利息等为由骗取4356元。
■冒充部队采购人员诈骗
冒充部队采购人员,谎称购买某种特定产品,需要受害人联系帮助订货共同赚差价,并提供对方联系方式,诱使受害人订货付款。
案例:某服装店老板李某平日会在网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手机号一直对外公开,某日收到出售账篷宣传单,几天后,一位自称看守所武警中队姓“王”的中队长向李某打电话预购20个帐篷,李某通过前几天接到的传单联系卖家,想从中赚取差价,汇款后却联系不上姓王的队长,发现被骗。
[国际新闻]据《每日邮报》报道,荷兰一男子租来一辆吊车,企图乘坐吊篮到女友卧室窗前为女友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