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绿化注重开门见绿
“主城区绿化既要绿还要美。”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采取增加绿量与打造景观相结合,实施了“道路体系、公园体系、广场游园、庭院绿化、裸地绿化”五大体系建设及“两高两口”系列绿化工程,推进城市绿化建设上水平。
自去年启动“绿美邯郸”攻坚行动以来,市园林部门实行双排、片林、树阵等不同栽植模式,先后对秦皇大街、东环路等40余条主次干道及7座立交桥实施绿化补植和提升完善,对缺株断垄地段增植高大乔木、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累计完成27.4万平方米街景绿地的新建改造工程,共栽植法桐等乔灌木共计39.1万株,调整栽植绿篱灌木和地被植物28万平方米,城市中心形成了浓荫匝道、绿量丰满、色彩丰富的绿化景观。
邯郸是国家园林城市,赵苑、丛台、龙湖等城市公园遍布主城区,小游园遍布大街小巷。为推进园容园貌提档升级,全市近年来充实各类乔灌花近70万株。先后在10余处广场增加各类植物19.2万株,更新草坪地被3.1万平方米。
我市采用组团式布局+自然生态式栽植模式,在“两高”(高速、高铁)“两口”区域持续开展万亩森林景观建设,完成绿化建设2700亩,种植各类苗木30万株,使“两高两口”成为邯郸城市组团发展的绿色连接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山区绿化注重生态修复
紫山素有“邯郸第一山”之称。由于历史原因,紫山区域自然生态破坏严重。如何修复主城区西部这一生态屏障?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生态工程,市财政投资4630万元,由专业造林公司工程造林0.7万亩,专业队管护,仅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3年的造林绿化任务。
对集中连片荒山,通过深化林权改革,盘活流转机制,出台以奖代补扶持政策,整合林业、水利、交通、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向包山大户倾斜,探索“均股到户、龙头带动、综合开发、合作共赢”、一企绿化一荒山、“政府扶持、规模造林、成方连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基地示范、农户参与”等林业生态建设模式,解决改而不实、改而不绿、绿而不富等问题。
平原绿化注重增绿提效
肥乡县政府将农民土地返租,承包给七彩园艺有限公司用作育苗苗圃,通过政企合作,县城区周边、主干道路两侧和沙荒地得到了绿化;邱县通过实施“田路分家”,拓展了绿化空间,解决了林田争地矛盾,盘活了绿化资金,同时落实了树木管护责任,保证了绿化收益……
主城区外的绿化坚持扩绿量与增效益相结合,统筹抓好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通过完善机制、明晰产权,鼓励造林大户和专业队伍积极参与其中。在“绿美邯郸”攻坚行动中,政府担当营林公司、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企业、大户、林农成为造林绿化主力军。
据了解,在平原绿化上,我市探索了县企合作、乡企合作、“政府扶持,户企合伙”等多种绿化模式。高速、国省道路及县城新建成区道路绿化实行县企合作,由政府返租农民土地承包给企业,企业按规划绿化并管护,收益归企业所有;乡村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实行乡企合作、田路分家,对路、林、田分别确权后对道路进行绿化,树木承包给个人,收益归承包人所有;道路两侧100-200米范围内土地进行流转,发展苗木基地、林果基地,形成经济林为辅的绿化带。沙荒地、窑坑地造林实行“政府扶持,户企合伙”,农户入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林果基地建设实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由合作社无偿提供苗木,统一标准种植,统一要求管护,按市场价统一收购。
邯郸又添新绿58万亩 绿美邯郸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