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让700名英烈魂归故里
邯郸七旬红色收藏老人的“寻名”路
[邯郸新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牺牲,而这其中有名可考并收录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人。9月30日,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在这样一个举国上下缅怀英烈的日子里,邯郸一位名叫王连增的老人怀抱着手中泛黄的《烈士英名录》,孤独却坚决地走在那条带无名烈士“回家”的路上。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让那些英灵早日魂归故里”。
-耳濡目染革命后代暗生红色情结
1938年,王连增出生在邯郸西部太行山区的武安县北山底村一个贫农的家庭里,父亲王万元是抗战时期的地下党员,村财粮主任。在侵华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王连增跟着父亲和乡亲们多次进入深山老林疏散伤员,隐藏粮草。
在这过程中,王连增耳闻目睹了日本鬼子在太行山脉上烧、杀、淫、辱的种种罪行。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颗“红色”的种子在王连增的心中悄然扎下根,不知不觉中王连增被“红色”情节牵引,而这种牵引竟成了他一辈子的执着。16岁参加工作,22岁入党,其一生致力于收藏与革命先烈有关的邮票、门票、报纸、书籍,史料等。
-巧得珍贵藏书踏上“寻名”路
2001年初,一场古玩交流会在河南安阳开幕,喜爱红色收藏的王连增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来到安阳“寻宝”。令他没有想到的时,那次“寻宝”指引他走上了替无名烈士寻根的漫漫长路。
交流会上,王连增一眼看中了一套由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于1947年5月编印的《烈士英名录》,该书记载着八路军总部直属队,八路军129师,山西青年抗战决死纵队,太行、太岳地方武装一万九千多名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者的名单,内容包括部队名称、职务、籍贯、年龄、入伍、入党时间及参加战役牺牲的时间、地点。《烈士英名录》前部有毛泽东、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等14位党政领导人题词。
“我不能让这记录着家乡红色历史的名录漂泊在外啊”,王连增说。他花掉身上所有的钱,将那本记录着烈士们鲜血和荣誉的《烈士英名录》揽入怀中。
回家后,王连增反复翻看着手中的《烈士英名录》,思考着“书上的这些名字都是谁、家人是否知道他们牺牲的消息、他们是否魂归故里了?”“带烈士回家,为无名者正名”的想法一下占据他整个头脑。
-“我希望每位烈士都能魂归故里”
王连增告诉记者,有了带烈士‘回家’的想法后,他便开始制定寻找方案,比较惨烈的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都是他考虑的范畴。
熟知邯郸历史的王连增首先想到的是1939年2月发生在邱县的香城固战役。那时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奉命率部在邱县香城固组织一次“引蛇出洞”的伏击战,后经统计,该战役消灭日军200余人,我军牺牲50余人。事后,当地政府为牺牲的烈士们建立无名烈士墓。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连增开始通过手中的《烈士英名录》查阅无名烈士的身份。庆幸的是王连增初战告捷,通过查找,他在50多名无名烈士中确定了22人的准确身份。王连增将这22个身份信息第一时间交给当地政府,将这22个英魂带上“回家”的路。
很快,王连增送无名烈士“回家”的事迹开始被人们知道,他的家里因“寻亲”热闹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找到他,希望能在那本泛黄的书中找到自己亲人的名字。
2014年5月,王连增受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民政局长关国庆同志的委托,参考《武乡县志》,武乡县地图、《武乡县地方地名志》等资料,通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查对,王连增找到了抗战期间在武乡县长乐村、关家垴、石门、庙阳坡等40多次战役牺牲的558名烈士名单,顺利将他们带上“回家”的路。
截至记者发稿时,王连增先后为近700名无名烈士确认身份,使英魂不再是无主孤魂。王连增告诉记者,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坚持下去,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让那些英灵早日魂归故里”。(杨思华 刘汉承)
[邯郸新闻]9月26日,邯郸市复兴区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业务培训会在五矿邯邢矿业举行,复兴区社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