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记者听说永年县朱庄村有个手艺不错的老铁匠一直在坚持纯手工作业。近日,记者慕名前往采访,高高台阶上的绿色铁门紧锁,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联系电话。听说有记者已经到了家门口,在地里干活的老赵急急忙忙骑着电动车赶回来,途经的小土路扬起一阵扬尘。“天热,也没啥活就出去了。”老赵一边腼腆地笑着,一边打开门锁把记者领进院子里。院子角落里一片粉红色花团锦簇,一棵硕果累累的无花果树旁,是用泥巴和砖块盖起来的炉灶。炉灶旁搁置着各种原料和半成品,老赵蹲在地上,一一仔细分辨、整理着麻袋中的螺帽半成品。据老赵介绍,这就是打铁用的“烘炉”,这也是村子里仅存下来的唯一一个烘炉。随着时代发展,机器远远超过人的产能,行内已经很少有人还用这门传统技艺了。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朱庄村打铁技艺源远流长,早在抗战期间,朱庄村为战争提供军备物资,全村十七八盘红炉运转打火枪。解放后,打铁的技艺被保存了下来,每到农闲时期,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就围在红炉旁打铁,主要用于打造农用工具,而制枪所需的小部件独特加工技艺自然也延续下来。夏天时炉子旁边一盆凉水一条毛巾,打铁时伸手擦一把汗就足以慰藉燥热的心情;冬天时天寒地冻手都伸不出,更需咬着牙坚持下来。打铁、拉风箱、拎大锤,经受烟熏火燎,打铁匠们的衣服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窟窿,手上的燎泡时起时落。一盘炉,四个人,十个小时,两百颗螺丝钉,就是一天坚持下来的收获。当时永年生产的螺丝、螺帽由于量大、质优,名气越来越大,销售网络也从周边村延伸到武安、鸡泽、平乡等周边县,进而远销国内外,这也是现在永年县成为全国标准件之乡的一个缩影。
“(打铁)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并不易学。”老赵边说边打开了红炉边上的鼓风机,炉膛内火苗随鼓风机放出的风有节奏地跳跃,在劲风的吹奏中升腾。随风而起,不一会炉内的铁器已被烧得通红。老赵左手迅速用铁钳将其夹到大铁墩上,右手掌主锤,随行的该村村干部李富海做下手紧握大锤开始锻打。铁锤一番上下,一串叮当声响,一阵汗雨飘下,随着铁器碰撞的交响乐结束,铁器渐渐成形之后被放入白灰粉盆内,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淬火完成,成品至此现形。
“有经验的打铁匠凭经验就可以判断出铁烧的程度,甚至比机器还要准确。在锻打过程中,上手经验丰富,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可以说在老铁匠手中,只要你能画出的形状,锻打出来都不在话下。”老赵抚摸着一件件自己亲手锻造的打铁模具、工具,看着记者的闪动的相机时而沉默,时而激扬,仿佛担心遗漏了那些他与打铁这风风雨雨四十年的故事。
如今老赵虽已是花甲,但依旧精神矍铄。大批量生产的时代下,老赵接到的打铁的活儿已越来越少,他靠着偶尔接到的活儿和家中的三亩地,与老伴生活得清贫却快乐。就像他所说的,只要身体还好,他就不会放下这门手艺,因为它已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工具,更是伴随着老赵成长的“老伙伴”。
作为一种古老的生产方式,从打铁这门技艺的昔兴今衰,也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张红军 肖雨涵)
[国际新闻]据外媒近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州一只5岁的大丹麦犬去世,它曾被选为世界最高的狗。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