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在邯郸肥乡县屯庄营乡柴庄村东的一片空地上,每个周末都上演着这样温馨一幕:一位老人动作娴熟地为村民理发,在一旁等候的人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柴庄村支书柴文书介绍说,这位老人叫李正保,今年78岁,他从12岁开始,连续60多年为身边人义务理发。退休返乡后,他除了为乡亲义务理发,还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最美理发师”。
走进李正保家,迎面走来一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头儿”:戴着草帽、穿着白大褂、背着一个有点破旧的工具包。一问才知道,此人正是李正保,“今天是给怀唐理发的日子,我们一起去吧。”83岁的李怀唐,6年前得了脑梗,卧病在床,上下车都要人抬,出门理发便成了个大难题。“正保叔听说后,主动带着工具来到家里,约定每月初六给父亲理发,这几年从未间断。”李怀唐的儿子李振海说,正保叔给人理发,不要一分钱,不吃一口饭。记得有一次,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买了点礼品,结果正保叔下次来理发时,带来了更多东西。
说话间,李正保已进入“状态”:只见他左右端详,剪子、推子交替着用,不一会儿,李怀唐的一头白发,已经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了,末了,李正保还拿起剪刀细细地修了修边,并用剃须刀帮他刮净了胡须。理完后,精神不少的李怀唐咧着嘴笑,并向他竖起大拇指。
说起李正保理发,那可有段“历史”了。今年78岁的李正保,退休前在邯郸市地方铁路处工作。“1948年,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给同学理发,那时只是个爱好!”后来参加工作,这一爱好便延续了下去,利用休息时间,给同事和附近的居民理发。1988年,退休返乡后,李正保就成了全天候的义务理发师。后来找他理发的人越来越多,除了老人,还有中年人、小孩子。渐渐地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个周末,他准时在村东一片空地上“出摊儿”,等候前来理发的村民,对那些行动不便、卧病在床的人,他就“上门服务”。
“初二是李贵的,初五是柴运张,初八是李二元……”李正保的工具包里,除了理发工具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小本子,上面记录着所有需要上门服务的人的联系方式。“本子上有个老人前两个月刚不在了。”李正保有点伤感地说,“那个人叫李大元,今年87岁了,每月十五给他理发,有十来年了,这俩月每到这个日子就会想起他。”
刚开始,李正保只为本村村民提供“上门服务”。但在服务过程中,他更加体会到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门理发的困难,便开始定期“光顾”县城附近的敬老院,和别人聊天时还有意地留心哪里有需要理发的人。渐渐地,他本子上的“情况”多了起来:屯庄营乡东营村的李盛林、王庄村79岁的王堂的,东漳堡乡行村的马芳林,曲周大河道乡介寨村的“瞎子”……
“刚嫁给他时,特别不理解,难道理发可以当饭吃?”老伴胡臣容说:“后来看着那些人清清爽爽地离开,看着他们开心的笑脸,觉得能帮助别人确实是一
件幸福的事。现在全家人都很支持他,我每天准备好热水和干净的毛巾,女儿为他买了三轮车,每次他出门回来,我总是变着花样给他做点好吃的……”
由于每天要给很多人理发,李正保的推子隔几个月就要磨一下。得知情况的磨刀师傅王海根,十几年来没有向他收过任何费用,“你为大伙义务理发,我为你免费磨刀!”2012年,该村60岁的刘建章,在三个女儿相继成家后,主动“拜师”李正保,心甘情愿做起他的“小跟班”。“建章的到来,让我太高兴了!”李正保说,“终于有人接我的班了!等我走后,我不用为这些老人的头操心了!”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李正保坚持60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就是我们村的‘老雷锋’!”柴文书说,李正保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动着村里的每个人。
[邯郸新闻]在邯郸肥乡县屯庄营乡柴庄村东的一片空地上,每个周末都上演着这样温馨一幕:一位老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