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就是冀南新区。
抓项目带动快发展
去年新上超10亿元项目21个,今年千万元以上项目达210个,产业要素加快汇聚从邯郸市区出发,沿双向八车道的中华大街驱车南行,十几分钟就到了成(安)峰(峰矿区)公路,西行几分钟,就是冀南新区的产业核心区——马头经济开发区。
新兴际华、中邯硼业、中国恒天……创业大道两侧厂区林立,不乏“国字头”。
走进邯郸金狮棉机有限公司,足球场大小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台约三米高的MY208-16轧花机刚刚下线。这家1951年建厂的企业,在这里焕发新生:设备脱胎换骨,可以生产轧花、剥绒等七大系列6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四成,出口35-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棉花机械研发制造基地。”金狮棉机工作人员祝世刚说。
在冀南新区经济发展局,一组项目统计数据格外抢眼:2013年,引进超10亿元项目21个,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580亿元,产业项目投资总量和增长率均居邯郸市第一。目前已有中冶集团、中化集团、中煤科工等8家央企落户,今年重点推进的千万元以上项目210个,总投资2140.8亿元。
创业伊始,冀南新区如何引来如此多的项目?
“新区发展的核心抓手就是抓投资、上项目,我们连续实施了重点项目征迁、百日攻坚等战役,建立了点对点、产业链、市场等‘六位一体’招商体系,全方位扩大开放。”冀南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磁县县委书记李德进介绍,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直接与项目建设挂钩,并推出项目招商、落地、投产分步奖励,项目业绩奖惩长期挂钩等一系列创新机制,推动重点项目集聚式增长。
像金狮棉机一样,一批具有战略支撑能力的产业项目在这里集聚——新兴际华集团投资69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双金属复合管和高端无缝钢管项目,打造全球最大的特种管材制造基地;中国恒天集团投资21.4亿元建设特种纤维设备和纤维材料基地,年底投产;中邯硼业投资30亿元建设硼稳定同位素产业化生产项目,年底完成一期工程……
更令人欣喜的是,科技含量高成为项目一大特点。目前,冀南新区已有煤化工中试基地、国家良种创制基地、中邯硼业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基地入驻,其中,煤化工行业拥有的高新技术成果达100多项,产品附加值可达20倍以上。
“无论是金狮棉机、煤化工这样的传统产业升级项目,还是中邯硼业这样的新兴产业项目,对邯郸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都具有战略意义。”市委书记高宏志说,
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以重点突破活跃全局,冀南新区正在成为全市加速转型、加速发展的新引擎。
产业化互动城镇化
产业园区和小城镇融合发展,以城促产、产城互动,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站在冀南新区总体规划模型前,五彩缤纷的灯光和模拟沙盘清晰展示出,这不是几个工业园区,或是几个小城镇的简单组合,而是按照产业、城镇、生态融合发展理念打造的现代化新区。
从马头经济开发区创业大道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出发,10多分钟车程就可到达磁县县城西部的溢泉湖,这里波光潋滟,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这座库容1.5亿立方米、水面面积20多平方公里的滏阳河干流水库,去年10月结束长达30年的网箱养鱼史,整体开发提上日程。
“正在面向世界招标,现在报名的有国外8家、国内15家公司。”冀南新区规划建设环保局工作人员周鹏涛介绍,总投资25亿元的溢泉湖·世界海文化旅游项目已经启动,建设南水北调、滏阳河、牤牛河两岸生态景观带,恢复漳河林场、漳河湿地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也在加紧进行。
绿色、田园、生态的总体构架下,一个个产业园区和小城镇点缀其中。
在马头经济开发区,沿成峰公路规划了“一线八点”小城镇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成峰公路与和谐路口西南角,是总投资6.5亿元的莱茵堡小区项目;中华大街与成峰公路交叉口,总投资33亿元的星河湾小镇项目正在主体施工。一期占地4000亩的冀南绿色产业新城,二期约7000亩,三期约6000亩,医院、学校、酒店等一应俱全,最终将形成一个现代化城镇。
小城镇毗邻产业园区,实现互动发展。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邯郸节能环保产业园,“三横四纵”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天然气供气站正在建设。在台湾产业园,紫海芳庭、法蓝瓷等6个台资项目已经入驻,优频耐磨材料、清展科技、台湾民俗文化村正在规划设计。
冀南新区还放眼区外,与京津共建产学研园区,邯郸滏淼科技创业园将与北京中关村合建邯郸中关村科技园,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同时,在渤海新区建设冀南工业园,在冀南新区建设临港产业园、石化产业装备制造基地、物流仓储中转基地,陆港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目前,冀南新区已经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重点发展的5个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之一,台湾产业园规划已上报省政府……
“通过聚集人口、产业,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形成马头、磁县县城、漳河园区的多点支撑,推动产业积聚、集群发展。”市长回建说,发挥城镇化内生力量,冀南新区将与我市主城区、东区形成功能、特色上的互补,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步伐。
新机制搭建新平台
基础设施、产业、城镇化、民生、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创新机制、创优环境
今年下半年,邯(郸)黄(骅港)铁路将竣工通车,我国又一条亚欧大陆桥通道由此贯通。处于中原经济区规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叠区的邯郸,
四省通衢的优势更加凸显。
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四省交界区域现代物流枢纽、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等经济区域合作交流的北部门户、现代山水田园生态新区的冀南新区,承载了邯郸以及冀中南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支持邯郸冀南新区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点,写入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
我市出台支持新区发展15条意见,市级管理权限全面下放新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两个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到新区现场办公。
以创优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冀南新区推出一系列创新机制。成立冀南新区开发建设攻坚战总指挥部,项目建设及马头突破、基础设施、城镇化及小城镇、创优环境、财政金融土地要素服务保障、邯郸节能环保产业园等6个分指挥部,各分指挥部享有综合指挥、协调调度、考核评价等权力,实行“领导+项目管家”分包责任制,一个项目、一名分包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项目推进班子、一套考核办法、一包到底,责权统一,扁平化管理,激发活力。
在冀南新区重点项目调度中心,大屏幕可以随时调看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调度中心负责人介绍,每周都要采集项目现场图景,去年以来已经进行了18次集中调度,部分项目业主受邀参加调度会,谈困难、讲问题,并为项目服务部门打分评比,倒逼项目建设加快进度。
总投资330亿元的卓达新型材料科技产业园,从考察到签约仅用了10天,一期投资30亿元的新材料项目签约当天实现开工,7天完成20万土方倒运,18天完成35万平方米厂房基础,今年7月将投产,创出新区项目落地速度之最。
今年,冀南新区推出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城镇化项目、十大民生工程、十大体制改革工程,搭建全面发展平台。估算总投资33.1亿元的“六路两桥一口一网”基础设施工程,将使各园区快速路贯通,并形成区域内到高速公路、主城区、高铁车站、机场、物流港15分钟交通圈。
“冀南新区平台效应已经显现,具备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条件。”李德进充满信心地说,抓住项目集聚、园区提升、新城突破、功能完善、生态再造、民生保障六大任务,乘势而为、加速发展,力争今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40亿元,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9亿元,打造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