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大水环境保护专题调研组在邯郸调研时,该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补偿机制”有效遏制了流域内“上游污染下游”现象,目前滏阳河、洺河等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达到或好于三类水质标准断面由2010年的5个增加到目前的13个。
据介绍,自2009年起邯郸市在滏阳河、洺河、漳河、老漳河、留垒河5河流21个跨界断面实行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并对造成水体污染物超标的县(市、区)试行生态补偿金扣缴政策,下游的县(市、区)水质监测超标将会获得上游县(市、区)的生态补偿资金,根据超标倍数不同扣缴金额不同,每次最高可扣缴300万元。2010年6月,该市在5条主要河流基础上,又增设了东风渠、团结渠等13条河流(渠)17个跨界断面,共设立38个跨界监测断面及对照点,考核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全市16个县(市、区)。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进一步落实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机制,有力推进了全市河流水质改善进程,各县(市、区)政府积极要求流域沿岸企业废水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零排放。该市对水质影响较大的造纸业采取了严厉政策,果断关停了年产3.4万吨以下生料造纸企业和不达标熟料造纸企业。同时,对保留的年产3.4万吨以上造纸企业,实行“一次死亡”制度,使污染严重的造纸行业得到彻底整治。 近年来,流域内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速度也明显加快,集中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19座,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89.4万吨/日,建成垃圾填埋场15座,实现了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