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是年过六旬、投身硅谷高科技、情系“三农”的农民实业家,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宋福如告诉记者:是一个共同的梦想——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我们约定,袁隆平用我们研制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在中国南方冲刺水稻亩产过千公斤;依靠袁隆平提供的农科技术支持,我在中国北方冲刺小麦亩产900公斤。现在,我们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
硅谷助力攻克“吨粮稻”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的10个水稻实验基地,均使用了河北硅谷公司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效果显著。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宋福如回忆说,几年前袁隆平院士在邯郸考察时就反复强调,中国粮食丰产,好肥料是重头戏。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十几倍。但几十年来,化肥使用量却增加了33倍,而化肥利用率仅有30%——35%,过剩的化肥造成耕地板结、越种越瘦。为了抢救板结土壤,恢复农产品原生态味道,10年前宋福如带领硅谷公司专家团队,把农作物需要的氮、磷、钾等多种元素与有机硅材料结合作为研究方向,如今一梦成真,有效解决了化肥“水溶”与“缓释”的世界性难题。
正是河北硅谷公司科研新成果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做“红娘”,才有了硅谷公司与袁隆平的科技联姻——2012年4月24日,河北硅谷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签约:袁隆平应用硅谷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攻克“吨粮稻”难关。
袁院士献策“四良配套”
尽管做的是杂交水稻专业,但袁隆平院士对小麦丰产也高度关注。
在认识宋福如之后,袁院士就与宋福如增加了一项新合作:在永年,共种一块小麦丰产试验田——刘备村农民武彦平通过土地流转的200余亩示范方,就是硅谷公司与袁隆平联合攻克小麦900公斤难关的试验田。
去年6月7日,袁隆平院士专程来到刘备村。在武彦平的硅谷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示范方,通过测产计算,袁隆平现场点评:“小麦亩产可达到750公斤以上,这次我到现场看,在邯郸能够实现亩产800公斤小麦。了不起,非常了不起!”
从麦田返回公司,袁院士与硅谷公司科技人员座谈时提出,麦稻种肥配套创高产要“四良配套”,即良种、良法、良田和良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为国家粮食生产做贡献。
在“四良配套”法指导下,武彦平的示范方选用了“硅谷826”、“硅谷827”等自育优良小麦品系,使用的是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加上天气因素给力,小麦长势十分喜人。6月12日,市农业局、科技局的专家地头测产:小麦平均亩产818.6公斤。
携手实现丰产梦 “老大哥在前面跑,老二要在后面追呀。”袁院士风趣的话语,至今仍在宋福如的脑海里回荡。
袁隆平在硅谷公司座谈时说,中国人的“米袋子”主要有三:水稻是老大哥,小麦是老二,玉米是老三。抓住了这三种口粮,中国粮食问题就无忧了。
谈到培育超级小麦,袁隆平以超级水稻为例给硅谷科技人员鼓劲。袁隆平说,超级水稻第一期700公斤是2000年实现的,第二期800公斤是2004年实现的,第三期900公斤是2010年实现的,眼下正在向1000公斤攻关。袁隆平希望邯郸的小麦产量向亩产900公斤的目标冲刺,率先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创造出奇迹。
去年6月16日,永年县农牧局对硅谷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示范方其中的2.804亩实打实收,平均亩产760.18公斤,创下了邯郸小麦产量之最。面对这个喜人的成果,宋福如底气更足了,对专家团队又一次喊出了大话:向大面积小麦亩产800公斤攻关,向示范方900公斤冲刺。
“5粒、10粒……133粒。”6月23日,在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的办公室里,他将一枚巨无霸式的麦穗搓揉成籽,5粒一组,现场点数后高兴地对记者说,普通小麦的穗粒30个左右,武彦平的示范方小麦穗籽普遍达到100粒。
“等达到900公斤了,我再来向你们学习。”袁隆平的谦虚之词,令宋福如十分激动。
宋福如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