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1942年5月,侵华日军调集3万兵力对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将军在指挥突围时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成为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同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将左权等烈士的遗骸安葬在河北涉县石门村青春岭上,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左权将军墓群。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烈士的遗骨迁葬到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但原墓区却完好地保存下来。杨爱公老人告诉记者,他7岁时,祖父和父亲先后死于战祸。左权将军下葬的当天,年仅13岁的他作为儿童团团员参加了公祭仪式,亲眼目睹了群情激奋和悲痛的场景。 “当时来了5000多战士,那个时候我就很受震动,后来我当了民兵,帮八路军站岗放哨,到战场上运粮食、抬担架。”杨爱公回忆说。解放后村里分了土地,杨爱公家的责任田离墓区不远,每当到地里干活时,他总要去墓区里看一看,拔拔草,扫扫地,清理墓石上的落叶和杂物。
1989年,村里考虑到墓区年久失修,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决定派专人进行看护,早已对墓区有了深厚感情的杨爱公主动承担起这份工作。从此,每天早晚他都从5里外的家里步行到墓区,清扫整理、护林防火。碰到清明、国庆和农忙、寒暑假时节,他干脆卷起铺盖到墓区边上简陋的工作室里吃住,防止有人破坏。据石门村的一些人叙述,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得知杨爱公的事迹后非常感动,每次祭奠父亲后都要去探望杨爱公。随着年龄的增加,考虑到身体的原因,杨爱公慢慢将“接力棒”传给了51岁的大儿子杨乃堂。如今,父子俩一同守护着左权将军和烈士们的墓地。“这个事要一直做下去,没有我了还有我儿子,他没有了还有后面的人。”杨爱公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