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个不停的黄河义务救援队
“黄河厉风救援队是个民间组织,所产生费用全部由队员们分摊,AA制。”47岁的王喜军是中牟县雁鸣湖镇司口村的渔民,他说,2013年2月27日上午,在中牟县万滩镇的黄河岸边,由16个渔民自发组建的“黄河厉风救援队”成立了,他任队长。
王喜军说,他原来并未打算成立救援队,是一些事情刺痛了他的心。“我们就生活在黄河岸边,由于不少人对黄河水情和岸边疏松土质不了解,在放松游玩时很容易发生事故,令人很是心痛和担忧。”
“在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后,给死者家属带来了莫大伤害,然而还有一些人却‘挟尸要价’,发起了打捞财,动辄上万,可以说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这不是让死者家属雪上加霜吗?这种行为让我很看不惯。”王喜军说,黄河厉风救援队就在一位驻村专家帮助下成立了。
王喜军介绍,之所以叫“厉风”,是因为他们及时、快速。成立之初,他们共有捕鱼铁船20艘,冲锋快艇10艘,队员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平时分布在中牟县万滩镇至开封50公里的河面,一旦附近区域出现险情,救援队员可驾驶冲锋舟10分钟之内抵达现场,救援成功率很高。而这也是王喜军的承诺,“没有救援时,就会在河面上巡逻。”
“这16名渔民水性良好,基本都能横渡黄河,也大都救过人,其中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22岁,还包括一名女队员。”王喜军说,如果发生溺水事故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挽救落水者的生命。他没想到,经历了一年发展,现在救援队规模壮大了,已经发展到50名,而最大年龄者也刷新到75岁,还包括两名原阳人。
无偿救援
是报恩黄河养育
“我们黄河厉风救援队干的这一切都是无偿的,不要一分钱。”黄河厉风救援队副队长万小广说,这是他们的救援队和其他的打捞人员最大的区别之处。这也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地方,“救人或打捞尸体,都是自愿的,到目前为止,队员们没有一个有怨气。”
万小广介绍,2013年盛夏,三名大学生在中牟县万滩镇黄河边游玩,一人不慎溺水身亡,当时他们正在另外一个地方打捞作业,无法及时赶到,“溺亡者家庭第一天给别人出的打捞费是8000元,第二天是7000元,两天花了一两万,也没把人打捞上来。”
“第三天,我们赶到了,分文未要,一连打捞了4天,终于将溺水身亡的大学生打捞上来。”万小广说,像这样的救援他们还有很多,基本上接到救援就赶过去了,有时候连农活都撂下了。
“我们在黄河边长大,是黄河母亲养育了我们,因此参加救援或者打捞都是无偿的,我们不需要任何报酬,就是觉得做好事心里安宁,也算对黄河母亲的一种报恩。”王喜军说,“黄河滩区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发现有人落水或其他需要救援的情况时,可立即拨打他的电话15515771599。”
王喜军说,他的手机号码已成了黄河边上的“救援热线”,有时候消防和公安都会拨打求助。因为在他们看来,多些人记住这个号码就意味着多一分希望。“只要是救人的事儿,家里人很支持我,我也乐意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