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公路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近年来,我市部分农村过分地“追路经营、沿路开发、靠路发展”,致使公路街道化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带来脏乱差的环境问题,正成为我市公路养护管理的瓶颈。
1月24日,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养护管理处邀请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就如何破解过村路段环境治理问题展开讨论,一起探讨问题解决的良方。
现状:每天清理生活垃圾50吨
据了解,我市普通干线公路列入养护总里程1321.219公里,其中过村路段400余公里,占总里程的三分之一左右。多年来,农村缺乏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废弃杂物沿路乱堆乱放乱倒,尤其是过村镇路段、公交车站停靠站点、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重点部位。甚至一些村善打“游击战”,出现生活垃圾随时倒,建筑垃圾夜间倒的现象。由于村里没有固定的农贸市场,很多农户喜欢临路开设商铺,甚至在门前“画路为市、占路为场”。公路两侧私搭乱建,带来行车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按相关规定,养路工主要职责包括对所养护路段进行巡查、清理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上的杂物、对路面裂缝等病害进行修复等。但如今,养路工还需清理沿线居民随意倾倒的各类垃圾、杂物等,实际上已成为沿路村庄的生活垃圾清运工。
据统计,仅涉县60公里的过街路段,每天清运生活垃圾就达8吨左右,而全市每天由公路养护部门清理的生活垃圾则达到50吨。
市交通局养护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了很大的投入,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效果甚微。
根源:基层管理的长期缺位
市交通局公路养护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群众对过村路段脏乱差的意见颇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该问题。2012年,曾有市政协委员指出,107国道部分路段“到处是煤渣、果皮、剩菜剩饭、塑料袋等生活垃圾,一些地段简直成了垃圾站,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有碍观瞻,还严重损害了我市的形象”。然而,这些问题一直是公路养护部门多年来一直努力解决,却又无力解决的问题。去年,市交通局公路养护管理处投资300余万元在相关过村路段增设挡墙、硬化排水、建垃圾池。但没多久,许多挡墙就被破坏,垃圾池也不能完全被利用,池外倾倒现象严重,治理收效甚微。
2013年,市交通局还投资3300万元进行公路绿化,但由于过街路段居民乱倒垃圾污水、随意占道经营等原因,造成过村路段绿化苗木成活率低下,脏乱差现象日益严重。记者了解到,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属交通部门管理,未划入当地政府综合治理范畴,另外,公路沿线占道经营、集贸市场、洗车加水点的管理,没有将“门前三包”(包清洁、包畅通、包管护)作为当地政府部门考核的目标。因此,沿线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对公路卫生状况关注度不够,造成公路沿线村镇的垃圾倾倒点、垃圾池等设施配备及垃圾的清运管理不到位。“造成过村路段环境差久治不愈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基层管理的长期缺位。”养护管理处工作人员说,养护部门无执法权限,即使当面看到居民在公路上随意倾倒垃圾、污水和杂物也无法制止,有时善意的劝阻带来的却是“我就倒在这里,你们就是干这个的”等侮辱性的言词。方法:建言献策出良方就“如何破解过村路段环境差的问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人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部门配合、协调联动,取缔路边经济”。市政协委员郭庆彬认为这一说法有些模糊不清,应该更加明确是由政府哪个部门来牵头。同时,他提出应该对过村路段的环境治理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明确责任落实问题。市人大代表李秋文认为,对沿路商铺和门店产生的生活垃圾,应该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倾倒。另外,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等,是养路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对此,她建议公路的管养资金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范畴。
市政协委员张秀明认为,对这个问题只堵不疏是不行的,应该在乡镇及农村建立垃圾中转站,确保群众有地方可倒垃圾。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积极发言,表示将在全市“两会”上积极呼吁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关注与重视干线公路过村路段的环境治理问题。市交通局副局长张玉珠也表示,在当前我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过村路段环境的综合治理尤为重要,此次座谈会大家共同研讨,找到了问题症结与突破口,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接下来交通部门将主动作为,不等不靠,继续投入人力物力对过村路段进行治理,加大对百姓的宣传与引导力度,建设群众满意交通,也希望借助市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的平台,引起政府重视和社会支持,形成过村路段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