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0岁的项士信是沈阳客运集团的员工,当时他家正在拆迁,10岁的儿子项鑫拉着他的衣襟说:“后院有个哥哥很可怜,大伙儿都欺负他,我们帮帮他吧!”老项去后院一看,只见一个小民工在路灯下看书。他叫杨虹,16岁,家住在四川省巴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他是全乡惟一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可一贫如洗的家无法供他上学,于是,他来沈阳打工赚学费。老项和妻子决定供杨虹上学,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生活本就捉襟见肘的一家不惜借钱甚至借高利贷供杨虹上学,直至他大学毕业,又借钱送他去了日本……
当年,项士信的爱心事迹被媒体争先报道。1996年杨虹大学毕业,老项一家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当年的“活雷锋”现在过的怎么样?那个被救助的四川娃如何回报这份沉甸甸的爱?
全家福,左一为杨虹。
2月19日9时许,方家栏附近的一个小区大门口,沈阳晚报记者见到了身穿单薄毛衣的老项。从大门口到他家的路很短,但老项仍不停地喘着粗气。“我有严重的支气管扩张,前些年常住院,这些年好些了。”
进了屋,老项的妻子郭淑杰抱着7个月的孙子出来迎接。“记者来了,正好,我两个儿子都在家。”见记者疑惑,老项解释说,一个是我亲生儿子项鑫,另一个就是二十几年前资助的养子,那个四川娃杨虹。
这些年,他们始终在一起
老项现在的家是139平方米的三室两厅,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客厅,很温暖。老项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老伴儿忙着打扫卫生,杨虹和项鑫轮班逗着小宝,老少三代其乐融融。
杨虹大学毕业后去了日本打工,直到2004年把家里的债务还清才回来。2000年老项退休了,现在和老伴儿每月一共有2500元的退休金。这些年,杨虹一直陪在二老身边,攒钱给爸妈换了套新房,看着弟弟项鑫结婚生子。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一起,爸妈对我的恩情一辈子也不会忘。”说这话时,杨虹表情淡定,话语铿锵有力。
1999年,再借钱供养子出国
当年,老项一家供杨虹上学花了很多钱,加上曾经经营的饭店亏损,老项家欠下很大一笔债务,甚至借了高利贷。杨虹大学毕业后,先在沈阳客运集团工作了两年,后来听说去日本打工能赚钱,便决定出国试试。
项士信支持儿子出国决定,但8万元的留学费用让他发愁。郭淑杰回忆:“当时好心邻居、孩子老师和很多朋友都伸出了援手,最多的拿6000元,少的拿二三百元,近20位好心人凑足8万元借给我们。”
“借钱送杨虹出国,就不怕……”记者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老项打断了。他说,当时其实很多人也都劝他们,万一杨虹不回来咋办?欠下的债谁还?但我们和孩子相处了六七年,彼此有感情更有信任。就这样,1999年杨虹去了日本。
项士信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他给所有借钱人都写了欠条,但没有一个人收,这让他至今感动。
2004年,养子还清家里所有债务
初到日本,语言不通,杨虹只能在小工厂打工,天不亮出门,半夜才回家,吃不上饭是常事。那几年,杨虹几乎是拼了命地打工赚钱,终于在2004年帮家里还清了近30万的债务。
2004年,杨虹还清了债务,回国来到项士信和郭淑杰身边,在沈阳一家日资企业跑业务兼翻译。2009年,杨虹用自己攒下的钱给老两口买了这套新房子。
虽说比十年前生活好了很多,但他们仍保持着勤俭的习惯。记者注意到,项家人穿的袜子都有补丁。项鑫告诉记者;“我妈本身就节俭,虽说生活好了,但她还是能省就省,她说冬天穿鞋也看不到,补补穿更厚实更暖和。”
【对话项士信】
孩子四十还没对象,受连累了
记者:“当时你的事迹被大量报道后,对生活有影响吗?”
项士信:“说实话,有利有弊。我们当时决定资助杨虹真的没图什么回报,只是看这孩子懂事。后来媒体报的多了,有些也开始跑偏,我们也遭受了不少冷嘲热讽,心里挺凉的。哎,不提了,过去了,现在平静了,日子也好了。”
记者:“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项士信:“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挺满足挺幸福的。”
记者:“杨虹之后的表现让你们很欣慰吧。”
项士信:“他比亲儿子还孝顺,在家干活在外赚钱,家里的大大小小全靠他。”
记者:“现在还有什么心愿吗?”
项士信:“杨虹年前刚没了工作,为了我们全家,他也一直没找对象。他都40岁了,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感觉对不起孩子……希望他能找到新工作,也能尽快成个家。”(项士信眼睛通红)
【对话杨虹】
要让父母晚年更幸福
记者:“你当时知道爸妈借钱供你上学吗?”
杨虹:“真的不知道,要是知道咋也不能让他们这样做。”
记者:“什么时候知道的?”
杨虹:“到沈阳上大学后慢慢了解了爸妈家的情况,心里过意不去,我亏欠他们太多。要不是因为素不相识的我,他们也不能这么苦。”
记者:“所以你拼命赚钱帮他们还债。”
杨虹:“嗯,我相信好人一定有好报。我要尽最大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上半辈子他们为我受苦,晚年我要让他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