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日从安徽省农委获悉:据预测,今年田间赤霉病菌源量大,加上气象预报4月份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程度高,预计今年安徽小麦赤霉病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500万亩次。
安徽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在当日举办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受气候和栽培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安徽发生范围和程度有逐年扩大与加重的趋势。
据了解,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安徽省麦区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而安徽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部分年份有秆腐危害。
朱永东说,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生,不仅导致产量大幅下降,而且影响品质,影响销售。小麦赤霉病虽然只是农业生产诸多影响因子之一,但其危害性极高,不仅影响夺取小麦丰收和保障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对此,在小麦播种前,安徽省农委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在全国率先实行小麦赤霉病全程防控,对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小麦主产区植保技术人员分别开展了赤霉病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培训。
同时,安徽省植保总站筛选推荐了2017年小麦赤霉病防治农药品种,制定印发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明白纸》,指导各地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
下一步,安徽将强化监测预警,要求小麦主产区提前召开防控现场会,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散户开展防治。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前几年,小麦主产区各地通过实施“一喷三防”项目,统一采购防治药剂发放给农户,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今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生产投入资金进行动态调整,取消了“一喷三防”补助项目,防治药剂不再统一采购发放,而主产区农民有等药防治的思想,这无疑给小麦赤霉病防控组织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目前,针对资金支持方面,安徽设立的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8000万元、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2.6亿元,均已下拨到县。此外,正在积极争取病虫害统防统治资金,将在近期下拨到县。
据悉,全国小麦病虫防治现场会将于4月18日在安徽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