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南京市正在开展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计划,整治71条设施状况较差的城市主次干道,以提升居民出行舒适度。从11月初全面施工开始,市民就不断反映施工造成的出行麻烦,影响了日常生活。
“深夜十二点还会堵车”,南京市民冯先生就遭遇了这种闹心事。冯先生乘坐夜班公交车回家,车行驶到玄武大道王家湾路段时,路面突然出现的树枝让公交车无法进退,很快车辆积压形成小范围的拥堵。据冯先生介绍,前面在施工伐树,没有任何警示、标示、围挡,也没有人员看守,公交车无法前进只能退出,退出时整理树枝的大卡车堵在路上,侧面也被堵死,双向都无法行驶。
在太平南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东侧只留出一股车道单向通行,施工围挡从南到北绵延约两公里。市民张女士反映,人行道人车混杂,自行车、行人、汽车,路被堵得死死的。
记者从南京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了解到,南京城区内71条道路出新工程从今年到后年分三批次整治,一期计划开工19条,二期22条,三期30条。听说城区内有多条主干道要重新施工,有市民表示,“集中围挡,公共交通、私家交通、市民非机动车出行,会拥堵到一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还有市民指出,“路刚修好就挖开,应该一下搞好。”也有市民建议,“给居民一个公示,例如计划工程期的修建以及结束日期,这样也会有一个心理预期。”
这次干道整治由南京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组织实施,记者将市民意见反映给指挥部,道路整治负责人严怀贵表示,施工中接到了群众投诉,现在正在统筹整改,后续施工将把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前期统筹不到位地方以及所有要做的内容全部考虑统筹到位以后再实施,把道路错开来,相邻的两条平行道路不能同时施工,对各个专业的施工时序要认真统筹。
采访中有市民质疑干道出新工程的必要性,对此,严怀贵回应,这次道路整治并不是简单的市政设施出新,“首先有一些道路由于长时间没有集中维护,病害日积月累不断加深。其次要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包含雨污分流建设,以及480多公里的老旧燃气管网需改造、大量的架空管线需要下地,一件件做就要不停地挖马路,与其这样不如一次综合性整治。”
根据2011年12月起实施的《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交付使用五年内、大型翻建道路三年内不得开挖敷设地下管线。而这次整治后多少年不开挖,严怀贵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邱建新教授认为,大规模城建要先征询民意,做好科学、合理的计划,别把“阵痛”变成“常痛”,“第一要尊重民意,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第二要满足公众的话语表达权和决策权。修路如果能一劳永逸,阵痛市民能够忍受,如果修了之后又成为‘拉链马路’,‘阵痛’成为‘常痛’,市民依然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