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月 15 号某公号在中国北上广地铁发起的 " 丢书大作战 " 活动。其名为《我准备了 10000 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的文章在朋友圈掀起狂潮,点击量突破 10w+。
事情看似风风火火,新颖别致的方式貌似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然而,几天后记者围观了网上各路亲历者和网友的讨论发现:有人一屁股坐在书上;有人以为别人丢了书,满车厢问;有人说高峰期挤得脚都不着地,还看书?!广州地铁也发声了:地铁人流太大,不适合进行此类活动。而专家也指出这个活动不符合广州人文习惯,无需刻意在地铁推行。这就尴尬了 ……
现实:网友对 " 丢书 " 活动不买账
一时间,这个本出发点十分美好的活动引来不少争议,有人称此次活动为一个 " 傻白甜的圣母式活动 ",更有人质疑,这一次看似号召全民读书的活动根本与 " 读书 " 两个字无关,它更像是一场成功的 " 噱头营销事件 "。
其实这个活动之所以叫 " 中国版丢书大作战 ",是因为它搬的是英国的模式——两周前,英国演员艾玛 • 沃森(电影《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在伦敦做了一个 " 地铁藏书 " 活动。她在地铁 " 藏 " 了 100 本书,在书中附上自己写的纸条,希望大家利用通勤的时间读会书,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网友 " 找人那找人那 waiting" 觉得,广州地铁 " 没有伦敦地铁的读书氛围 ",活动只是模仿了形式。在地铁上,聊天看电视剧者,远甚于看书的人。" 总归是火了一把慈善的明星,撩拨了一堆文艺青年,仅此而已 "。更有网友对地铁保洁阿姨表示心疼,最后还要累你们去捡书!
有网友开启了挖苦模式," 陈苦苦同学 " 说:" 伦敦地铁是没有网络的,所以乘客不能玩手机,只能看书。" 也有网友这样解释 " 为什么不看地铁座位上的书?因为妈妈告诉我,不是我的东西不能拿 "。其他网友纷纷表示,感觉说得好有道理,竟然无法反驳。
不过,最集中的话题在于,广州的地铁都很拥挤,尤其高峰期,乘客挤成一团,根本无法阅读,网友 " 八爪鱼先生 " 就吐槽说:" 广州地铁 3 号线我都没见过有空座位,我往哪里放书?!" 网友 " 亦花亦雪亦离殇 " 附和道 : 挤都挤不进去,还怎么看书,请考虑下实际国情好吗?
遇冷:只因不符合广州人文习惯 无须刻意在地铁推行
21 日下午,记者就最近广州参与 " 丢书大作战 " 的问题采访了岭南文化专家、资深媒体人饶原生。对于广州 " 丢书 " 遇冷的情况,饶原生称其最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广州的人文习惯。首先是广州地铁非常拥挤,缺乏读书空间。他指出," 和广州地铁的拥挤相比,伦敦等欧洲城市的地铁有可以让人读书的充足空间。" 事实上,广州地铁也认为这种行为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饶原生认为," 第二是这种活动容易让人产生诈骗的联想,就像你在地上看见一个包也不敢随便捡起来,一般人不敢尝试这种东西 "。第三是犯了广东人文习惯的大忌。饶原生解释道:" 广东话把丢在地上的书捡起来阅读的行为叫做 " 执书 "(与 " 执输 " 同音),有句谚语‘执输行头惨过败家’,意思是经常跟不上别人比败家还要惨,是很 " 没意头 " 的事情。" 饶原生称,每个地方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没有必要刻意地把不符合习惯的东西复制下来。
有网友认为,丢书大作战活动效果不好是因为读书氛围的缺乏。饶原生认为,丢书活动遇冷与广州的读书氛围无关。他说:" 这种活动不适合在地铁进行。首先是出于交通的考虑,另外就是从读书氛围出发,交通工具并不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因为眼睛很容易疲劳。在家里床头或书桌才是一个比较舒适的读书的地方。"
举办:不应扰乱其他场所 重视内容是关键
那么,这种通过引起大家关注来倡导阅读的活动有没有必要搞下去呢?饶原生认为,提倡阅读的活动可以举办,但要看场所。可以通过举办读书论坛、沙龙等活动倡导读书,但是不可以扰乱其他场所的秩序。否则容易演变成 " 不在这里读书就是没文化 ",就变得强人所难了。他举了个例子:" 比如大妈在广场跳广场舞你却在这里丢书,就不适合了。"
对于举办此类活动的建议,饶原生提出,书只是一个载体,大家更需要重视丢的是什么书。他说:" 虽然依照统计现在读书的行为越来越少了,但现在只是处于读书到读电子读物的转移过程。如果把丢书换成丢电子阅读器,肯定有也人会捡的。读书首先要看读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好的实用的书,大家都会抓紧时间去读。而‘凡书必读’是没有必要的,每个人对读书的需求不同,有的人需要提高技能,有的人需要提高素质,这些都应该在选择丢什么书的时候考虑到。" 最后,饶原生还表示,提高市民阅读率除了通过举办活动吸引人参与外,更需要大环境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