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0日公布的年度“上海民生民意民情系列报告(收入消费部分)”显示,沪上84.20%的家庭消费情况已经达到“小康”及以上水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结构已初显。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消费情况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大部分上海居民的家庭总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在40%以上。
数据显示,上海个人年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人民币,下同)的占29.70%,“5.1万-7万”的占30.60%,“7.1万-10万”的占25.30%,“10万元以上”的占14.40%。这意味着,个人年收入在“5.1万-10万”之间的市民已经占到55.9%,说明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已占多数。
进一步从家庭年收入来看,家庭年收入在“10万及以下”的占23.20%,“10.1万-15万”的占37.50%,“15.1万-20万”的占24.00%,“20.1万及以上”的占15.30%。由此可见,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之间的比例合计已达到61.50%。结合个人年收入与家庭年收入的统计数据,上海“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结构已初步显现。
报告认为,从上海居民的总体收入状况来看,中国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这一政策举措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报告指出,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上海市民主要经济来源,多数市民个人收入与去年同比呈增长趋势。
不过,不同性别、学历、户籍和职业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收入不平等。其中男性劳动力的个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高等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显著的收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