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市成华区香木林路,见到当地居民口耳相传的这家自助菜店。10平方米左右,满满当当地摆放出30余种蔬菜。
店主邱先生介绍,自己经营该店铺6年,最贵的蔬菜为9元的蒜薹。今年起,他开始运营蔬菜网站,由于下午忙于网上下单的蔬菜配送,店上常常没人看守。想过再请人,又无奈于线上运营还没盈利。
一日,两难的他突然想起,20年前读大学,食堂里曾兴起自助服务,“学生自己打菜,自己取票,自己找零。”于是,他萌发了自买自取的想法。
他把自助服务对准了会员。目前,他这个菜摊登记有两千多个会员。会员每月提前“充值”,再分次按消费额度扣款结算。“他们信任我们,我们也信任他们。”自大年初六起,邱先生便挂出了小黑板:买菜自己过秤,表格中记下会员号、品种名称和重量。他每天下午1点出门送货,4点左右归来,他按小本上的记载计算出会员的消费金额。指着挂在墙面上的价目表,他说,所有蔬菜价目一目了然,来往的市民可以对照计算。言下之意,这是一本明账。
周边的商贩对记者称,“看邱老板外出,我也常常转过头去看看,都一个月了,还没见过悄悄拿了菜走的。”“有时,过来买菜的喊半天没人应,就让我们帮忙看着称重,总觉得有人看着才敢买。”“之前觉得邱老板胆子大,现在,看来,是我们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