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农民熊尚丰和肖爱民在挖沟取土时发现两件文物,他在将文物妥善保管后第一时间通知了文物部门。宁乡县文物局专家到场初步认定这两件文物为宋代魂瓶,器物造型奇特、文物价值重要,并根据相关制度对两位农民予以奖励。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熊尚丰坦言,当时他很坚定地要报告文物部门,“这个文物是属于国家的,不能归我们私人所有!”
农民挖坑取土发现宋代魂瓶
熊尚丰是宁乡县黄材镇井冲村村民,今年45岁,在长沙一家公司做电焊工。刚开年,公司事情不多,熊尚丰这几天都在忙活着给家里修路。“上星期六,我跟同村村民肖爱民在离家不到百米的地方挖沟取土,大约上午10点多,突然感觉锄头挖到了坚硬的东西。本来以为没什么用,结果挖出来一看,奇形怪状的,跟家里那些坛坛罐罐差别很大。”熊尚丰说,因为家乡是南中国青铜文化之乡,四羊方尊就出土于此,他当时就觉得这可能是一件文物。
另一边,肖爱民也发现了物件。两人小心翼翼地将这两个坛罐状的东西挖出来后用水清洗了内部的泥土。“我们不是专家,但看得出应该是古时候的东西。”熊尚丰说,当时是双休日,他等到周一才给宁乡县文物局打电话,希望专家来鉴定一下。
第二天,宁乡县文物局专家来到熊家对这两件物件进行了评估,初步认定是宋代魂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同时,根据《宁乡县文化遗产保护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对两人分别奖励了400元。
挖到文物主动上交可获奖励
昨日,记者在宁乡县文物局库房内见到了这两件文物。该局局长李乔生介绍,其中一件为坛状,夹砂红陶,口部微残,深红褐色。魂瓶通高38cm,口径与底径皆13.5cm,腹部最宽处38cm。通体素面,肩与下腹各饰两圈鸡冠状附加堆纹。口上有盖,盖为碗状,保存完整,可以取放。整体造型沉稳厚重、比例协调,为宁乡地区宋代时期典型器物代表。
另一件魂瓶为罐状,泥质灰陶,微残,器身饰釉,大多剥落。通身遍饰刻划纹,上身鼓起五道泥圈,每圈上附加五枚角状饰件,饰件共25个,部分已残缺。魂瓶通高40cm,口径9.5cm,底径12.5cm,腹部最宽处为40cm。造型奇特、诡异多姿,富有浓郁的丧葬文化和宗教色彩。
据了解,魂瓶为冥器(明器),也称魂魄瓶,源于西汉,兴于三国,盛于宋代,衰于民国,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随葬器物。
李乔生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对这两件宋代魂瓶进行鉴定。记者了解到,宁乡县首创了文物保护举报奖励制度,对保护文物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宁乡县文化遗产保护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第六条明确,“……对无意挖掘到的文物主动上交的,一般文物奖励100-200元,级别文物奖励200-1000元。贡献突出者,由县文物行政部门送交上级文物部门进行鉴定后,报经县政府批准,给予表彰奖励,最高奖励为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