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资讯 视频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诺奖青睐什么样的女作家:跨文化、非虚构写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丹丹2015-10-17 08:26:14
分享:

  磨铁图书编辑陈亮,是这四本中文简体版译著的责任编辑,在他看来,阿列克谢耶维奇之前的写作题材都是在关注大历史中平民老百姓的命运。“有人曾经就访谈的时候问过她,说实际上她这种写作方式跟写南京大屠杀的张纯如有点相似。她也是采访了很多当事人,所以有人问她为什么接触了这么多悲惨的事情都没有崩溃,她说她也觉得很痛苦,经常会觉得难以承受。”

  陈亮说,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没有任何虚构的东西,完全是根据访谈者口述的文字来记录的,此外,她笔下都是一些无名小辈,她自己说她就是有意在挑战。“我一开始读她的作品就感觉很像俄罗斯的经典文学的写法,好像是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她的文笔可读性很强的。而且由于她基本上不是那种长篇大论的,就是每一个人的访谈,所以无论从哪一页翻开来讲都读着很顺畅,也会有些口语化的东西。”

  跨文化写作的独特魅力

  从1909年女作家拉格洛夫获得诺奖起,100多年来,共有14位女作家获奖,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女作家有着跨文化写作背景,比如长期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在西方白人精英社会及南非黑人土著文化间游走的纳丁·戈迪默;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曾在津巴布韦度过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时光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还有出生在罗马尼亚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

  赛珍珠也许是上述女作家中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一位。她曾在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中回忆道:“我在一个双重世界长大——一个是父母的美国人长老会世界、一个小而干净的白人世界;另一个是忠实可爱的中国人世界——两者之间隔着一堵墙。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我说话、做事、吃饭都和中国人一样,思想感情也与其息息相通。我熟悉那里的每一寸土地,就像熟悉我脸上的皱纹一样……”双重教育和文化启蒙给她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资讯 视频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原创 财经 美食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视频

地址:邯郸市水院北路甲23号 客服热线:400-707-4888 经营许可证:030030号
邯郸之窗  www.hdzc.net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在线交流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通信管理局ICP证:冀B2-20080045 冀ICP备12015509号-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