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当一位年轻人在农村一字一句读着英文原版的莎士比亚著作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会帮他在日后从“G7”板块中撬动英、法、德、意,助其加入亚投行时取得成功。
四十多年后,当年刻苦读莎士比亚的年轻人已经成为66岁的国际金融界“老兵”,头发花白的他众望所归地承接起了一项新的使命:亚投行候任行长,成为破旧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中新兴力量的代表。
他就是金立群。
8月25日,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第六次谈判代表会议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闭幕。亚投行各意向创始成员国推选金立群为亚投行候任行长。这个决定并不让人意外。国外有媒体称,正是金立群娴熟的外语功底和国际金融思维帮助他在说服“G7”成员国中的英、法、德、意等加入亚投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既定程序,到年底亚投行将正式成立,届时金立群也将成为首任行长。不过,在亚投行首任行长职位上,金立群将面对各种新问题的挑战。
在农村啃下莎士比亚原著
提起金立群,不少人都会对他的英语水平印象深刻。的确,金立群毕业于中国最好的外语院校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当时称北京外国语学院),但他的外语功底早在之前就已奠定。
金立群在北外的同窗、现在在北外任教的刘润清教授对新京报记者说,金立群的外语底子非常好,但不是在北外打下基础的。之前在农村当知青的时候,金立群啃下了英文版的莎士比亚原著,那时候打的底子。
1978年,金立群回到北京,考上北外英语系,成为“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师从王佐良、许国璋等著名教授,攻读英美文学,几年后获硕士学位。
刘润清回忆说,金立群当时在北外学习非常努力,极端的聪明,班里活动也比较活跃。
一方面,金立群的外语非常好。金立群曾受他的恩师、英语文学研究大家王佐良之托,为其所编写的《英国诗歌选集》作注、修订。该书2013年出版之后,成为出版界的佳话。
另一方面,金立群不仅仅“外语很好”。在后来的一次演讲中,金立群表示,很多人对我有误解,认为我只是读外语出身的,但你看我读的书,除了经济和金融,就是古典文学以及哲学。
“经济学基本的东西我都读了,但是我没有一头扎到学术领域的深海里,没有时间去搞过分理论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政策水平,看问题的视角”,金立群说。
据《中国金融家》报道,在1980年硕士毕业之后,金立群获得了留校机会。这时,中国加入世界银行,财政部要求北外推荐一名懂外语的毕业生,于是,许国璋推荐了金立群。许国璋说,“我们国家也许需要上百个英美文学方面的专家,但是,更需要的是懂经济、懂金融的人才。”
到财政部工作后,金立群还先后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和波士顿大学攻读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
金立群有意识地把国际金融理念引入中国。2003年,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摩根财团》中文版上市,组织翻译的正是金立群。“(这本书的翻译和出版)利用闲暇,历时二载,凡三校”,金立群在译后记中说。
“人生犹如登山,大家都能看到山顶,但是不一定都能找到很好的路径,且需一步一个脚印往上攀登,关键的一步踩中且踩得很踏实”,金立群在一篇回忆青春时期的文章中写道。
曾与洪森面谈亚开行贷款
金立群在财政部一呆就是23年,先后在财政部担任驻世行执董办公室秘书、外事财务司副处长、世界银行司副司长、世界银行司司长、部长助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时任部长助理的金立群带来变化,从那以后,他开始更多的参与国际经济事务。与世行等机构的长期接触让金立群明白,吸引国际资金参与本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998年,金立群任财政部副部长。作为主管金融的副部长,金立群操刀主持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一笔依靠自身信誉发行的亚洲国家主权债券,并于1998年12月在纽约成功发行了10亿美元全球债。
金立群在日后一次演讲中称,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量投资,但当时外汇非常有限,外债增加也带来很多疑虑,“但最后大家终于达成共识,只要中国在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借贷,这并不给中国带来借贷危机”。
财政部之后,金立群进入亚开行担任副行长,也是亚开行自成立以来首位中国籍副行长。其间,金立群主管南亚和湄公河区域事务,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金立群的多年好友、曾任中国央行国际司司长和中国驻IMF执行董事的张之骧对新京报记者说,“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和金立群经常在一起开会,像IMF和世行联合年会等场合,我们一起准备材料,一起讨论,工作中的他非常细致、认真,对问题的探讨比较清楚”。
据媒体报道,金立群曾在日后的几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亚开行的一些工作经历。当亚开行在柬埔寨的贷款出了问题的时候,金立群飞到金边与柬埔寨总理洪森面谈。金立群还曾深入老挝大型水利发电项目基地,和当地农民交谈。金立群认为,采取极端的手段,比如切断资金来源作为对所谓腐败问题严重国家的惩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要提高资金管理和监督的力度。他强调要认真听取发展中国家的意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
当2008年金立群从亚开行离职转赴中投公司监事长任职时,亚开行官方对他的评价是:工作勤奋,处事灵活,成就斐然。
老兵“长袖善舞”撬动G7
2008年离开亚开行后,时任中投公司监事长的金立群对媒体表示,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仍然落后,有大量建设与投资需求,中国“可以考虑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这对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巧实力具有深远意义。”
同样作为亚投行的最初构想者,金立群与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交往颇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新京报记者说,在最初会议上进行研讨后,我们认为成立这样一家为亚洲基础设施服务的国际金融机构确实有必要性。随后我们通过内参等方式提出建议,得到中央采纳,包括财政部等部委接下来研讨和落实,终于有了亚投行的诞生。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发表演讲,正式提出成立亚投行的倡议;同月,金立群离开仅担任一年时间的中金公司董事长岗位,专职担任亚投行筹建临时多边秘书处秘书长。
亚投行最初创始国绝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并被个别外媒称为“穷国版亚开行”。其实金立群早已经将注意力放在争取到西方大国加入上。英国成为第一个突破口。
随着《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签署、特别是“G7集团”内英、法、德、意等西方大国相继加入,令亚投行取得超预期成功,而金立群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很关键,可以说是“长袖善舞”。
据外媒报道,金立群在谈判时往往从“软力量”入手,与英国人交流时他喜欢引用莎士比亚的话;在与法国人交谈时则谈论法国文化。
王军表示,金立群成为亚投行行长可谓众望所归。“第一是身份和经历,他多年在政府部门和国际金融机构等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第二,金立群和多国政要有密切的接触和往来,也熟谙与他们的交往方式。”
“金立群既有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丰富履历,也有在体制内的从政经验,这两点在目前中国的高级干部当中是极为罕见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王军说。
亚投行第一单花落印尼?
亚投行一直面临各种质疑,其中不仅有“亚投行是专属于中国的红色金融机构”的误解,还有亚投行能否成为高效、廉洁、环保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质疑。金立群对此表示,亚投行不是中国的银行,是成员国团体共同的银行。亚投行也不会抄袭现有的区域性银行的模式,而是以最高的标准来进行运作,减少对高污染项目的投资,杜绝腐败,做“绿色”、“廉洁”的银行。
最终,以英、法、德、意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加入打破了国际上对亚投行的疑虑。国观智库国际部总监彭立强表示,众多发达国家的加入表明了这些国家对亚投行的认可和看好,也有利于提升未来发行债券的评级。
不过,亚投行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彭立强认为,现在距离亚投行年底正式运营的时间还有四个月,金立群的主要工作将集中于理顺亚投行的工作机制和人事安排,并对未来业务做布局。
“亚投行第一单备受关注,个人认为那些政治和经济风险比较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同时在成员国当中争议较少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可能是首选之地”,彭立强说。
王军称,金立群的首要使命是让亚投行顺利运转起来,服务于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第二,代表新兴国家在改善既有国际金融秩序上进行探索,作为首任行长的金立群将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四十多年前,当一位年轻人在农村一字一句读着英文原版的莎士比亚著作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会帮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