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个有温度的诊所
现在的这个诊所,和你最初想象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于莺:我原来其实是想办一个个人诊所,类似于台湾的那种,一个大夫,一个药剂师,200平米足矣。现在的这个综合门诊中心是与医疗集团合作,一共三层楼,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米,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还有口腔、皮肤、耳鼻喉科等科室,这应该是北京最大的(民营)门诊中心之一了。
是什么原因让你改变了开小诊所的初衷?
于莺:以前那个想法不接地气,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梦想,但是在目前的条件下难以实现,我认为是市场化还没有成熟到那个程度。选择与现在的医疗集团合作,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念。我们都认同医疗是一个服务行业,都想做一个有温度的诊所,所以我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确定合作了。
你所说的“有温度的诊所”,具体来说是什么样子的?
于莺:这是我在一次论坛发言时临时想到的一个概念,当时天很冷,“有温度的”,一下就明确了我理想中诊所的样子,让病人在就医环境中体会到温暖,让自己的员工体会到温暖。
具体来说,对于病人,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给他带来关怀,更主要的是早期你能不能提示教育他,跟他说“有些事情你做得不对”、“为了维护你的健康你应该怎么做”,这就需要医生深入到这个病人的家庭,这在公立医院是不可能完成的。
□政策体制
“铁饭碗”成社会办医瓶颈
筹办这个诊所花了多少时间?你个人做了哪些工作?
于莺:筹备整整用了10个月,这在国内已经算是比较顺利,进展很快的了。我说是诊所的CEO,其实早期就是一个打杂的,订饭、选择装饰挂画风格、敲定软装的各种细节……顶着这个头衔,所以相应的责任都有,包括怎么把团队搭建起来,把业务发展起来。
你刚才谈到,之前自己开办小诊所的梦想不接地气,到现在比较顺利地与医疗集团合作开办诊所,在这过程中你感受到哪些变化?
于莺:更多的是感受到态度上的转变。我个人想要开办诊所的时候,在朝阳区选了两个地方,向卫生局递交了材料,结果被直接拒绝,理由是没有规划。和集团合作之后,我做了相关准备,选址做好以后,再去卫生局给他们看,他们就会告诉我,下一步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得到规划许可后,还要征得旁边住户、底商的同意,各种审批,程序上的东西还是一样的。
从这段经历来看,你认为就目前来说,限制和影响社会办医的因素有哪些?
于莺:我之前谈过,一个诊所从开办到稳定成长,需要一个磨合期,预计在五年左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时间段,就是考虑到社会办医面临一些瓶颈。比如说体制问题,所谓医生的“铁饭碗”。什么时候中国的医生能够变成真正的自由执业者,医改的目标也就能很快实现了。
这个体制的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我也不知道,但我了解到周围有想法的医生都在纷纷努力。我始终认为,体制的打破不应该是从上往下的,一定是从下往上的。
□多点执业
医生自由执业应该是趋势
比如说这两年政府部门力推的多点执业,以你所了解到的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如何?
于莺:我们诊所以全职医生为主,目前儿科联系了三个退休教授,周末或平时有一天过来兼职。但是你接触一些年轻医生就会发现,多点执业现在还是一个很空的概念,很多年轻医生并不敢向自己的医院提多点执业。
去年国家卫计委出了新政策,放开多点执业,医生只需要去医院说明一下,不需要经过院长同意。虽然有这类鼓励政策出台,但是每个医院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会有自己的细则,比如说你必须将申请上报给科主任,科主任上报给院办,院办批了以后才能多点执业。
我认为多点执业目前还是虚的,并不能很快就让医生获益。但是很多时候,医生迈出这一步全靠自己。
多点执业也好,自由执业也好,对于那些想要迈出这一步的医生,你有什么经验和建议?
于莺:其实从职业上面来说,儿科医生、皮肤科医生和中医是最应该多点执业或者自由执业的。以前在公立医院,那种体制往往会让医生的视线越来越窄。医生应该更多地知道什么是经济,什么是市场。如果你想多点执业,或者自由执业,就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市场有一个比较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在知识储备方面,不要只是看医学的书,需要更多参与一些社会的论坛,包括经济方面的论坛、社科方面的论坛。
从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医生自由执业应该是一个趋势。但是你个人为此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要做什么样的准备,这是因人而异的。
□角色转换
跳出体制后没了“保护伞”
你之前对于医院的考核评价体系多有批评,现在你是管理者,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你有什么新的办法?
于莺:有一点我需要解释,诊所的医生主要毕业于协和、北医以及一些国内高端的医学院校,以硕士和博士为主。有人就会问了,于莺你以前对职称并不是那么在意,为什么你的医生当中以硕士和博士为主呢?而且都是主治医生以上级别的医生?
其实当初我开始招募的时候,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医生踊跃报名。进一步的交流沟通之后我才知道,这群医生都是和我们有着共同理念的,想在一个平台当中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这些医生到了我们诊所,哪怕你是公立医院出来的教授,是高年资的主治医生,在这里的挂号费都是一样的,就是主诊。我只要认定你是合格的,你的诊疗是规范的,你就是主诊医生,我不再给你设挂号费的差别。
医生对此没有意见吗?
于莺:有意见的医生就不会跳出体制。但是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很多医生从体制里面跳出来,他们会有一个失落期,甚至有一种非常挫败的感觉,因为“保护伞”一下子就没了。把一个人一下投到市场上,他会手足无措的。所以前期我们一直在赶时间,希望诊所早点开业。我们从去年11月开始招聘,很多医生今年1月就辞职到了这里,如果时间拖得太长,这些医生的心就开始惶恐不安,这个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从急诊医生到诊所CEO,个人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今后还有可能做回医生吗?
于莺:我从体制跳出来,先开了一个淘宝店,一开始是权宜之计。淘宝店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就了解到,应该怎么样带一个团队,怎么样给团队设定一个既定的目标,大家怎么样朝着这个目标一起努力。还有就是为自己的将来设定了一个基本成型的计划。而我曾经想过读一个EMBA,但是我认为目前情况下与其全脱产读书,不如边干边学,因为第一你有没有想法,第二想法要付诸实施。现在我在诊所的定位是一个管理者,也是一个医生,今后会继续在诊所里坐诊。我现在仍然能够做之前在协和所完成的工作,但我如果不走出来,是永远也做不了现在这些的,这就是一个人的转变和成长。我没有退路,没有退路是一件好事。
□女超人论医
医院管理者,我希望你们善待自己的员工,制定合理的规章别让他们超负荷劳动,不要让骄傲和自负迷住了你们的双眼。我相信,一家医院成功的标志是“快乐”,职工感受到快乐,患者感受到温情!
我离开协和的原因是:一,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二,航母式的医联体最终会让专注于临床的一线大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成炮灰。三,我不是专家,不看专病,但专家可干不了我的活儿,各有所长
2011年,网名急诊科女超人的于莺凭借医学科普和对医患纠纷等热点话题的麻辣言论在网上走红,如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