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10月29日,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首份《屌丝生存现状报告》。
报告显示:屌丝平均薪酬2917.7元,72.3%的屌丝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最让屌丝们放不下的还有亲情,屌丝们平均每个月给父母1076.7元。从不同行业来看,农林业屌丝指数最高。长春是本年度最屌丝的城市,吉林成为最屌丝的省份。
报告试图将绝大多数刚开始奋斗的年轻人称之为屌丝,可能会迎合一些人的心态,貌似“接地气”,实则是哗众取宠。
屌丝这个词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兴起而流行起来的一个词,两年前《人民日报》将其采用,如今又写进了著名大学学术调查的题目中,正如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所言,屌丝一词传播至今已并非贬义,而是代表着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可是,关于屌丝的定义,屌丝究竟是指哪些人,始终却难有公认的答案。网络上常指一个人符合矮、穷、丑、矬、呆、胖等特征。看上去,屌丝似乎是指社会底层群体,但有很多中等收入人员认为自己也是屌丝。而媒体也不时拿屌丝说事,不断推出屌丝新标准。一度爆红的2013年“男女屌丝新标准”中,男屌丝的10条标准,“婚前女友不超过3个、年终福利低于1万、抽20元以下的烟、开10万以下的车、只喝白酒和啤酒、三五年无长途旅游”等均被列入其中。这样的标准无疑让很多人“躺枪”,有的人感叹月薪上万中枪。也许是早已料到这一点,制作者又为屌丝做了细化分类,从准屌丝、标准屌丝到屌丝中的屌丝直到屌霸。
看得出如此屌丝标准,透着调侃和矫情,做不得准也做不得数,大家乐和乐和得了,谁要当真就是庸人自扰了。那么,以学术调查冠之的《屌丝生存现状报告》能够做到严谨服众吗?只可惜也未能做到,有人对号入座,有人嗤之以鼻,“这种可笑的指标竟然能成为标准,真够无聊的”。比如,报告研究的屌丝群体主要覆盖在已经参加工作,个人存款10万元以下,未买房或者已经买房,但不是由自己全额出资的人群。这就令很多人吐槽,按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年轻人都难逃屌丝命运。再比如,报告称屌丝平均薪酬2917.7元,由于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一线城市可以说很低,在三四线城市就称得上高薪了。难怪有人悻悻地说,又拉全国的后腿了,以后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屌丝了。一份报告一边让很多人感觉自己是屌丝又不配称屌丝,也够纠结的。也许,如一些评论指出的,报告看似想把各地区各行业各群体都摸透,反而把调查对象搞模糊了,搞成了“四不像”。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起点低不代表着未来也低,有屌丝心态可以用来自嘲解压,但为不思进取找理由就错了。报告试图将绝大多数刚开始奋斗的年轻人称之为屌丝,可能会迎合一些人的心态,貌似“接地气”,实则是哗众取宠。当然,报告也非一无是处,比如,报告说,有37.8%的屌丝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他们基本没有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大部分人会采用睡觉、倾诉、喝酒的方式解压,但仍有4.4%的人选择自我伤害缓解压力。不管是不是真屌丝,这些年轻人的心理状况确实需要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从而找到排解之道。
卡宴追尾大货车 被卡住拖行数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