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现,让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此会议并讲话,习近平在会上提出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四项原则受到学者们普遍认同。
这四项原则是:一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二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四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宁夏大学副校长、民族伦理学专家李伟认为,这四项原则不仅在讲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的必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的关系,而且阐述了中国在新时期的文化政策和指导方针。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在倡导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过程中打造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中国从上到下需要这样一种“文化自信”。
李伟说,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20年,相较于前四届大会都是全国政协主席出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本身就是一大亮点。这体现了新一届领导人对儒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李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不是在单讲儒学,而是结合了儒、释、道讲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可见从“中原儒学”到“中华儒学”、从“大陆儒学”到“世界儒学”的宏大视野。系统阐释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思想、核心价值观,也是对当前“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的一种指导。我们继承传统文化,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发扬光大,结合今天的需要给儒学思想赋予新的内涵。
在谈到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的深刻渊源时,习近平引用了“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
台湾元培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国文组教授朱荣智告诉中新社记者,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习近平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倡导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向世界传递中国爱好和平的声音。把古人智慧化成生命的养料,不仅是学术圈的使命,国家要繁荣、社会要稳定、个人要幸福,都要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根。
习近平在讲话中也总结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等等。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我们在审视自身发展的时候,也要反思丢掉了些什么。这个世界最大的危机是物化,一味向钱看的弊端已经显现。这一点在海峡两岸都是如此。”朱荣智说,今天再思考人类的发展,仁爱、诚信、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既可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提供参考,也为今天中华民族的道德重塑提供思路。
说到底,文化的复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不是一阵“国学热”就能完成。两岸学者均表示,领导讲话本身只是释放了尊重儒学、重视传统的信号,下一步文化、教育等各部门实实在在做些工作更重要。(完)
9月19日,一名抗议者在示威队伍中喊话。 [国际新闻]尼加拉瓜南部里瓦斯省波托西镇数百名农民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