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嘀嘀”和“快的”的出现,无疑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一种颠覆。出租车和等车的人由原先的盲目搜索,变成了现在可以精确地匹配,节省了乘客时间,减少了司机的空载率。这样的改变还只是开始,现在“嘀嘀”和“快的”等打车软件的竞争,抢的就是一个移动的入口,投射在民众身上还只是打车可以不花钱,打车可以很便宜,以后应该还会带来更大、更新的变化,打车难这一老大难问题有朝一日说不定就在打车软件的竞争中迎刃而解。
交通运输部官网日前发布《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出租车电召软件服务管理、终端发放、安全规范等方面做出了8项规定,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未来要对出租车电召实行统一管理,不管是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各种方式的召车需求信息,都要通过统一的城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平台运转,并推送至统一的车载终端播报。
伴随着打车软件的出现,市场上一直伴有激烈的争议,特别是滴滴和快的推出的打车补贴,更是对原有的出租车市场秩序造成了冲击,而随之产生的不会用软件的消费者打不到车、路边招手的乘客打不到车、出租车司机更愿意通过软件接单而出现了拒载等行为也使一部分乘客产生了不满,市场上产生了要求政府加强管理的呼声,交通运输部出台的这个文件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吁求。
但是,交通运输部此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要求实现出租车电召服务统一接入管理,根据这一规定,滴滴和快的两家企业自行开发的车载终端就必须接入统一的出租车调度平台,这将使两家企业的核心技术成为由政府支配的公共资源,从而形成对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一种侵犯。显然,这是政府在市场管理中的一种越权行为。
出租车市场应该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市场,而市场化的标志就是允许各个市场主体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既包括在价格上的向消费者让利,也包括在吸引客源上的技术创新。打车软件的出现利用了现代化技术,对消费者产生了吸引力,这就是市场竞争的一个效果。但是,我国的出租车市场长期由政府实行严格管理,不仅价格“铁板一块”,而且对于市场自发出现的竞争行为,也要利用行政力量来加以规范。而一些传统的出租车企业面对滴滴和快的两个竞争对手的出现,不是像他们那样积极利用新技术来保住市场,而是吁求政府加强规范,这其实是它们长期在政府庇护下形成的一种非市场化习惯思维。这不利于这个市场的成长发育,消费者也难以享受到充分竞争下必然出现的包括价格优惠在内的优质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阐明了政府管理这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竞争机制这个“看不见的手”的协调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需要政府在市场管理中守好自己的边界。从这一点来说,我国出租车市场的改革空间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