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4月1日起,北京、上海和天津将分别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14年全国已有7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从绝对数上看,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7元,均系全国最高。
京沪最低工资为“到手工资”
继2013年27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后,今年,又有多个省市再次上调最低工资。
4月1日起,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400元调整为156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5.2元提高到16.9元;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从1620元调整为18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4元增至17元;天津最低工资标准由1500元调整为168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5元调整为16.8元。
随着北京、上海和天津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进入2014年以来,全国已有重庆、陕西、深圳、山东、北京、上海、天津7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此番调整后,重庆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250元,陕西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280元,深圳为1808元,山东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为1500元。从最低工资标准的绝对数上来看,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均为上海,分别达到1820元和17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的是“净收入”,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不包括其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放心保)费及住房公积金等,是实实在在的“到手工资”。除了“五险一金”的费用,根据京沪两地规定,最低工资也不包括伙食补贴、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及加班工资。
最低工资增幅跑赢GDP
2013年,包括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内的全国15个重点城市普通劳动者薪酬,同比增长4.66%,高于同期CPI2.6%的涨幅,但仍低于去年7.7%的GDP涨幅。而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调增幅度至少为13%。
于是,综合参考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承受力、物价水平等因素,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一涨再涨,给劳动者和用工企业传递出这一信号—政府要“补短板、兜底线”,要保证工资跑赢GDP。
成本高企迁出中国仍非企业首选
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随之而来的是加班补贴、养老保险、社保等最低计算基数的相应调整。每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都会出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在“用工荒”、“招工难”的现实境况下,企业用工成本愈发高企,小部分企业已在考虑将产能搬离中国。
根据渣打银行3月27日发布的《珠三角375家企业工资调查》(下称《调查》)显示,在受访的 375家珠三角地区的港资和台资制造业企业中,今年名义工资的增长将由去年的8.4%上升至9.2%,而预计实际工资还将继续增加至少5%。与此同时,不少受访企业肯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企业薪资体系产生的影响:有6%的企业表示最低工资提高对其工资水平有“重大影响”;过半受访企业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迫使企业加薪幅度超出原计划;42%的企业表示无论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与否,都会上调薪资。此外,社保缴纳的更严格执行也加重了制造企业的成本负担。
面对工资压力的不断上涨,企业是迁厂还是追加投资?《调查》称,迁出中国并非企业首选,事实上考虑迁往内陆的企业数量是迁离中国企业数量的两倍。“一小部分但数量不断增加的受访企业表示正考虑将产能搬离中国,然而多数企业称仍会通过增加资本投资以降低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