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两位省人大代表就社区养老发表不同观点,引起会场内外讨论
当前高龄老人比例逐渐增高,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来自泸州的省人大代表曹兰建议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而来自自贡的省人大代表贺光玉认为社区养老要变成一种常态化的养老模式难度较大,建议建设一体化城乡居民养老机构。
川南两名省人大代表的不同观点,引起会内会外的关注与讨论。对此,四川省社科院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代表观点碰撞
建议A
推进社区居家养老
省人大代表、泸州市江阳区北城街道濂溪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曹兰
“尚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往往不愿去专门的养老机构,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多年的街坊邻居。”曹兰说,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居家养老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居家养老能够解决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
同时,曹兰也意识到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当前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类和层次较低,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社区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规模小、层次低,养老服务队伍规模小,且大部分服务人员均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只能从事一般的家政服务和简单的康复护理。目前,居家养老仍然存在“养老难、护理贵,保姆荒”的现象。
为此,曹兰认为,应该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政府应在初期投入专项经费,对自愿参与的服务人员(包括老人的子女)进行资格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医学护理常识、生理和心理常识,家政、药学常识,以便他们在服务老人时更加游刃有余。
曹兰建议,推进社区居家养老运行模式标准化,社区根据年龄段、性别、配偶是否健在、残障程度等特点出发,可以让老年人自己选择或者提出自己希望得到的服务种类,享受个性化的居家服务,如生活照料、物质支持、心理支持、整体关怀等。
“根据我们的经验,老年人大多非常关注医疗服务,但是社区非常缺乏全科医生,所以我们正在探索和医院开展合作。”曹兰所说的,是社区正在探索的“医养结合模式”,由一个老年综合病科医生负责联系一片区域,为区域内居民开办讲座,提供咨询,并服务区域内有需要的老年人。
建议B
建立一体化养老机构
省人大代表、自贡市大安区凤凰乡永胜村村支书贺光玉
在贺光玉看来,社区养老要变成一种常态化的养老模式难度较大。
她说,在人员、资金以及设施设备上,要长期维持养老站的管理很难。“在自贡市大安区范围里,人员编制最多的社区也就7个人,这么少的人如何维持养老站的正常运行?如果请人来管理,那费用问题又如何解决?”贺光玉说,虽然申报建成省级养老服务站后,省上会一次性下拨一笔资金,但当这笔钱用完后,资金链条断了,今后的发展又成为难题。所以,她认为,社区养老的模式可操作性还是不太大。
在贺光玉心中,其实早已萌生了一个想法来解决养老难问题。那就是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一体化城乡养老机构。贺光玉向记者描绘了一体化养老机构的蓝图。她说,在这种新型养老机构里,老年人不仅能够满足一日三餐的基本需求,还能享受娱乐、健身、就医等设备设施,甚至还可以不用出门就能够购物。
“但是这种机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贺光玉说,这种一体化的养老机构,可以由现在的养老机构逐步升级,设施、条件一步步完善,先通过试点,再逐步推广。“这还是需要省上的政策支持,比如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有经济实力的社会人士开办一体化养老机构,政府再从基金、政策上给与支持,逐步实现一体化养老机构的建立。”
社科院专家建议: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支撑
针对这两位代表不同的建议,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胡光伟表示:“建立一体化城乡居民养老机构,是一种最好的状况,最理想的养老目标。”但是,他同时提醒,在养老问题上,不能忘记目前最大的国情,“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特点是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把全部老年人统起来,在机构养老,肯定是不行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此,在胡光伟看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更具操作性。“这比较符合现在我们国家提出的发展养老事业的目标模式。”胡光伟介绍,我国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这三条是比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情况的。“我比较赞成的是把社区养老尽快建立起来。发展社区养老,可以再社区建立比较小型的养老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养老点能够就近给社区老人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