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您来到邯郸之窗! 
资讯 视频 文化 科技 体育 娱乐 旅游 健康 原创 商超 美食 游戏 分类 人才招聘 汽车 建材家居 房产 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中科院院士被助手举报57篇论文涉嫌抄袭

人查看 0人评论 分享到:

| |

2014-01-03 09:09:52
收藏 来源:网易新闻   编辑:张欣怡

宇澄曾是王正敏的学生与助手,他认为在导师评选院士时立下功劳却未获回报

  [国内新闻]去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此外,有媒体报道王正敏还克隆国外的“人工耳蜗”用来申报国内的专利,成功获得巨额专利经费数千万元。昨天,王正敏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回应此事,称自己论文方面从未造假,做人工耳蜗只为让更多聋人获得救治,不为赚一分钱。

  近日,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遭学生王宇澄举报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等。王宇澄称,王正敏至少57篇论文涉抄袭。央视报道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王正敏还“克隆”国外“人工耳蜗”样机冒充自主研发。王正敏团队以各种名义报项目,仅2012年就获经费4000多万。

  举报

  一部专著拆成14篇论文

  王正敏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生,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王正敏申报院士的时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上院士论文造假的全过程。

  王宇澄说,在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论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其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一是将专著《耳显微外科》一书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同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的王宇澄说:“杂志上的和他书的内容一模一样,第一章耳聋手术,论文也叫耳聋手术,发表后,他又在2005年报院士时把它当做正式研究论文放进去,这样有14篇。”

  王宇澄说,王正敏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二是“一稿多投”,论文在国内刊物发表后,又在国外刊物发表,这样在计算学术成果时当成两篇学术论文。

  学术成果抄袭导师专著

  王宇澄还有一项最主要的指控是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被誉为“耳神经科学之父”的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乌果·费绪。

  王宇澄告诉记者,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有一百多幅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乌果·费绪教授专著中的图片相同,但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没有提到费绪教授的专著。王正敏的另外两部专著《颅底外科学》和《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同样存在类似的抄袭行为。2003年王正敏开始写作他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王宇澄参与编辑工作,目睹了王正敏抄袭全过程。

  复旦大学认定“不实事求是”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申报论文材料有“不实事求是”行为。

  2012年初,王宇澄已向校方提交过举报材料,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随即启动调查,今年8月形成调查报告,同时上报中科院。对外公布的调查称,王正敏作为合作者之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内容高度重复,属重复发表,尽管王正敏均称“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论文的合作者”,但此做法在学术态度上是不实事求是的。在王正敏编著或主编的《耳显微外科》等三本书中,在未取得国外著作版权的同意下,对原著图片重新描画,使用大量插图且未注明出处,“此做法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

  记者调查

  自主研发实为“依葫芦画瓢”

  除王宇澄举报外,央视记者调查发现,2003年,王正敏领衔的技术团队成功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耳蜗,但研发过程令人怀疑。

  王正敏作为中国最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生之一,最早提出了研发中国的人工耳蜗。1982年,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首先使用多通道耳蜗装置。记者调查发现,王正敏当年找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范宝华,让他想办法得到了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人工耳蜗样机。

  作为王正敏研发团队的主要研发人员、上海听觉医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沈义虎具体负责破解国外人工耳蜗样机的芯片。他承认,他们的人工耳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而是模仿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产品。1997年,王正敏团队研发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争取国家、省市科研经费,王正敏研发团队和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各种名义申报项目。仅在2012年,他们就获得国家级项目两个,获得专项经费4000多万。

  “仿制品”有隐患 部分志愿者受害

  根据规定,人工耳蜗要上市销售,必须先要通过临床试验。2009年,上海力声特公司招募了49名人工耳蜗临床试验志愿者,免费植入了力声特人工耳蜗。

  家住山西朔州的梁珍失业已经快两年,失业的原因是他的人工耳蜗坏了。梁珍告诉记者,2009年,他报名参加力声特人工耳蜗临床试验志愿者,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免费植入人工耳蜗。但没有想到的是,仅用了两年就坏掉了。梁珍多次和上海力声特公司联系,希望能重新植入人工耳蜗,但对方称要等新的产品出来以后才能植入。“后来就联系不上了。”

  记者通过互联网采访了湖南、河北、上海、新疆等地的7名力声特人工耳蜗志愿者,除了上海的一名志愿者因车祸撞坏了耳蜗以外,其余6名志愿者的人工耳蜗仅使用两年左右就坏了,使用时间最短的只有6个月。

  记者了解到,他们坏掉的耳蜗至今仍残留在耳朵里,身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人工耳蜗虚假炒作 上市公司成赢家

  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海南海药的控股子公司,王正敏研发团队研发的人工耳蜗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并没有给海南海药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反而拉动股价不断攀升。

  2013年11月初,海南海药发布公开资料称,新品人工耳蜗在12月会规模生产,第二年有望产生利润。消息一发布,海南海药股票立马反弹,每股上涨1.25元。记者调查发现,规模生产的消息并不属实。海南海药公告所称,上海力声特向大连市中心医院销售人工耳蜗300套的消息也是虚假信息。

  从上海力声特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签订人工耳蜗技术转让合同以来,在近十年时间里,尽管国家投入了数千万的科研经费,该公司至今没有研发出任何新产品,也没有显著销售业绩,但海南海药的股票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增长。

  海南海药股票在近十年时间中,从最低的每股2.9元涨到了最高的近40元,每股涨了13倍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除了拥有上海力声特公司20%的股份之外,他们还分享了国家投入的数千万元的人工耳蜗专项科研经费。王正敏院士因为国产人工耳蜗的发明专利,在2005年顺利地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力声特人工耳蜗临床试验的志愿者,正在承受手术失败后的煎熬。

网友评论

邯郸之窗 版权所有 地址:邯郸市水院北路甲23号 客服热线:400-707-4888 经营许可证:030030号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通信管理局ICP证:冀B2-20080045 冀ICP备1300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