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排雷行动,是继1992年4月至1994年9月、1997年10月至1999年3月两次边境大扫雷,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边界勘界立碑清障扫雷之后,在中越边境展开的又一次排雷行动。
400余名排雷工兵队员参与行动,主要在云南省文山、红河两州展开,计划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
此次扫雷将采取人工搜排、火箭弹爆破扫雷、扫雷弹爆破排雷、纵火毁雷、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等相结合的方法,完成50余平方公里的扫雷面积,并对20余平方公里的雷区进行封围。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埋设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大小不等、断续分布的161个混乱雷场,面积约289平方公里。
雷的种类多,密度大,这是中越边境扫雷面临的困难之一。不同种类的地雷引发原理不一样,排爆手段也不同。
这是由多型号地雷组成的混合型雷场,有58式防步兵压发雷、59式防步兵绊发雷、土制木壳雷等。
它们或深埋地下,或藏在石缝里,或掩于溪边,三十多年后,山河依旧,地雷却已遁形。由于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原因,不仅地雷本身的性能发生了改变,埋设的位置也向深层移动,甚至被植被根须包裹,排雷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增大。
1994年至2008年间,我国先后组织两次排雷和一次勘界排雷,把口岸、通道和生产生活区、耕作地的雷场大致排除干净。然而,部分遗留的雷场以及勘界新划入的地区中,仍存在地雷和其他爆炸物。
仅云南段尚有48片雷区、95个雷场,涉及面积七十多平方公里。初步估算,这些雷场中约有地雷47万余枚、其它爆炸物15.7万余枚(发)。
据有关数据显示,一枚地雷成本20元,清除它需要6000元。
由于雷区地势相对复杂,大部分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
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虽可部分地替代人工,却只适合植被较矮、较稀疏、地势平缓的区域。扫雷机器人和喷火枪无法解决深埋在土里的地雷。扫雷作业中,人员精神高度紧张集中,通常30分钟会进行一次轮换。